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排门板”临江河矗立 隐忧 “双增双减”规划控制 见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8:00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王蔚

  上海“双增双减”计划实施一年多,中心城区总建筑量减少约400多万平方米,全市376个容积率过高的历史遗留项目平均降低容积率17%

  黄浦江两岸规划已由市规划局统一控制,除北外滩个别历史遗留项目需要调整外,
沿江公共空间开放度将好于苏州河两岸,并且每个项目方案尽量不搞一刀切

  上海苏州河畔一个大型住宅区,面宽100多米的楼房似“排门板”临河而立,令人窒息。为改善杂乱无章的高楼布局,让市民享受开敞的空间,规划部门决定将住宅区的容积率从4降到3,并要求开发商向公众开放河岸。如今这项名为“双增双减”的计划在本市实施已一年多,中心城区总建筑量已减少约4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半“中远两湾城”;全市376个容积率过高的历史遗留项目平均降低容积率17%,共新增公共绿地20多万平方米,接近一个“广场公园”的大校“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进,上海的‘排门板’建筑会越来越少。”昨天,城市规划专家、市规划局副局长伍江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增绿”“减负”刻不容缓

  统计显示,目前上海高楼林立,24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有5000多幢,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近200幢,还有近1000幢已批未建的高层建筑。经调查,这些楼盘中,容积率超标的不在少数。

  上海寸土寸金,多建高层建筑虽是解决居住问题的“捷径”,然而,向高空发展的超强度建设,使大都市面临新的隐忧。“上海的人口密度是东京的1.4倍,是巴黎的3倍多。这些年城市建设推动了经济发展,但空间环境质量却开始不如人意,建筑密度过高,上海的天际轮廓线遭到破坏。”伍江教授说。

  更糟的是,从卫星遥感图中看到,由于高层密布,上海中心地区“热岛”已从10年前的3个增加到8个,市内地面平均温度扣除气象因素,夏天升高约2℃。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层建筑等城市工程对中心城区地面沉降的影响上升到约占总体影响的30%。

  “经常听到市民抱怨,市中心的高楼像一座座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透不过气。两年前,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双增双减’的规划控制战略,这是关系城市长远发展的明智之举。上海要举办世博会,建设宜居城市,生态绿化和环境空间质量改善刻不容缓。”

  这一创新战略中,容积率成为一把“利器”,上海用这个硬指标来控制高层建筑的容量,为城市“减负”,规定中心城区住宅净容积率为2.5,办公楼净容积率为4,这比以往的住宅和办公楼容积率分别为4和8要大大降低。

  “增”与“减”的辩证

  苏州河边近武宁路的燕宁苑,因为紧邻防汛墙,而被重新规划,拔掉了不符合规划的部分建筑,楼层也降低了,而原先建高楼的地方变成了绿地,景观环境得到改善。在苏州河沿岸,近一年多时间内,不少楼盘都接受了类似的规划整治。

  高楼少了,绿地多了,“增”与“减”是一对辩证关系。据最新统计,外环线内的苏州河沿岸约30公里范围,通过容积率控制和规划调整,已“挤”出15万平方米绿地,作为开放的自然空间。今年上海还要新建绿地1800万平方米,使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

  一些无法增绿的高楼,将从内部挖潜。比如把商业楼宇的底层架空,使地面人流获得比较开敞的空间。据透露,南京路市百一店将在扩建中架空底层,让出近2000平方米空间,供市民休憩,缓解这一地区建筑高密度的空间挤压。

  “增”与“减”的过程,也直接触及建筑开发者的利益。尤其是容积率降低后,一些历史遗留项目将如何处置?据伍江教授介绍,这些项目大多通过规划部门和开发商协商解决,多数开发商通情达理,从公众利益出发作出了让步。茂名路“小浜湾”地块位于建筑密度很高的市中心,规划部门希望将容积率降下来,开发商最后同意,把部分住宅变成公共建筑,还更改了设计,将面宽60米的板式住宅缩减为面宽20米的“短板式”。

  严控新的“排门板”

  黄浦江边,“水景房”世茂滨江已如绵延不断的“排门板”屹立江畔;对岸,临江区域内也矗起一幢幢“排门板”式建筑。伍江教授告诉记者,根据规划,黄浦江两岸建筑高度和后退距离比为1:1至1:1.5,而世茂滨江的建筑高度在150米左右,离江有三、四百米远,符合规划。但是,为什么大家会有“排门板”的感觉呢,其实这是建筑造型设计上的问题。

  现在不少商品房追求板式围合设计,正面宽度很大,“水景房”都要面江而立,看上去就是一座高墙,堵在江边。他建议,要防止新的“排门板”建筑出现,在规划控制的同时,还要对建筑设计、朝向等进行调整。去年上海出台了新修订的《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建筑物的正面宽度严格规定: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米,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的投影不大于80米;高度大于24米,小于、等于60米,面宽不大于70米;高度大于60米,面宽不大于60米。

  据了解,目前,黄浦江两岸规划已由市规划局统一控制,除北外滩个别历史遗留项目需要调整外,沿江公共空间的开放程度要比苏州河两岸好得多,并且每个项目方案尽量不搞一刀切。

  伍江教授特别指出:“‘双增双减’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工程,必须有心理准备。因为规划有滞后效应,尽管‘双增双减’已实施一年多,但是今后一两年内,一些容积率较高的历史遗留项目还是会出现在城区。所以,必须持之以恒,按照新的规划要求,严格控制新项目,同时更多地把历史遗留项目的建筑容量降下来。”他表示,预计再过四、五年,“双增双减”的成效会进一步凸显。

  名词解释

  “双增双减”

  “双增”即增加城市绿地、增加公共空间,“双减”即减少建筑总量、减少容积率。这是上海为提升城市环境、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而执行的一项规划控制战略方针。该方针经过长期研究,于2003年上半年提出,下半年在市规划工作会议上确定为重大政策。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双增双减”方针的法律地位。今年,“双增双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在中心城区积极推行‘双增双减’,切实加强对新建项目的规划管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