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信念书写人生 忠诚铸就历史——院士侯祥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4:24 中国广播网

  “回望过去,我和中国一起走过了20世纪几乎全部的历程,往事历历在目。能够见证历史,以个人微薄的力量参与其中,是我的幸运。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为中国今天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欣欣向荣而激动,对更加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侯祥麟

  清晨九点,初秋的微风扫过古老的北京城,一辆黑色的轿车准时在中石油老办公楼前停下,一位目光如炬、精神矍铄的老人缓缓走上台阶,与经过的每个人都露出慈祥的笑容。
老人走的并不快,但每一步都坚实、稳健。

  他叫侯祥麟,现在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高级顾问。虽然已经退休多年,可是每天早上的这个时候,他都会准时到六楼办公室去上班,大楼里每个人都认识他。每当在楼梯上遇到他,人们都会立即收住脚步,轻轻地站在一边,用微笑送老人远去。他的满头银发表明他与这个国家差不多一同走过整个20世纪,他从容坚实的脚步声里也回荡着我们民族铿锵前行的回音。

  今年93岁高龄的侯祥麟,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长、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国际著名石油化工科学家,他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侯祥麟院士近照

  侯祥麟近百年的人生是一首赞歌,气势恢弘、跌荡起伏,从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到改革开放的科学春天,从戈壁荒原的油井矿区到孤寂冰冷的实验室里,无不飞扬出一串串挺拔的音符;侯祥麟的人生是一座纪念碑,用信念、勤劳、求索和严谨浇注而成,满满地镌刻着一名科技工作者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赤诚之心;侯祥麟的人生是一部巨著,字字句句都能真切体味到这位老共产党员崇高的信仰与博大的胸怀,感知这位老科学家在国家经济腾飞和科技创新中所表现出的民族之魂,这部书名字叫——《石油是怎样炼成的》!

  少年立志 热忱报国

  194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工作

  1912年4月,侯祥麟出生于广东汕头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列强横行、军阀混战的苦难之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少年侯祥麟和同学们一起聆听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事实,上街游行、焚烧日货。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残暴压迫,使侯祥麟幼小的心灵早早植下了励志救国的抱负。

  1931年,19岁的侯祥麟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很快,青年学生工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理想,被日军“九一八”事变的炮声震的粉碎,覆巢无完卵!这一年,侯祥麟参加了赴南京学生请愿团,要求南京政府北上抗日。其后,侯祥麟阅读了大量英文原版马克思主义著作,书中阐述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和科学真理,马上让这个热血沸腾的青年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马列主义,追求革命真理的信念从此坚定不移。

  1938年4月,抗战爆发之后的第一个春天,侯祥麟秘密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树立了对党、对人民矢志不移、终生不悔的坚定信念,也成为我党最早的红色科学家之一。1940年,受中共地下党的委派,侯祥麟来到重庆,他耳闻目睹了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奇缺的现实。为了抗战需要,他开始从事“一滴血一滴油”的石油炼制事业,从此侯祥麟的一生就与石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侯祥麟1944考取了自费留学美国考试。在美国匹兹堡卡乃基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研究。留美期间,侯祥麟不仅刻苦钻研现代燃料科技,而且置身于进步事业之中,积极组织爱国留学生社团活动,先后动员300多名科学家和学者回到祖国,其中不少成了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开创者。

  历史在1949年的秋天被改写,嘹亮的《东方红》在世界的东方热情回荡,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满腔报国热忱的侯祥麟在大洋对岸夜不能寐,1950年,已经38岁的侯祥麟站在船头的甲板上,看着广阔的海面,感慨万千,前面就是青岛了,想到就要踏上祖国的土地,施展抱负,侯祥麟热血沸腾。他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新祖国,立即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去。

  昂首走过天安门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液体燃料严重短缺,极大的阻碍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侯祥麟心急如焚。他指导和带领科研人员开展了水煤气合成碳化物催化剂、煤的低温干馏、页岩油精制、降凝剂的合成等课题研究,并且在清华大学化工系第一次开设了炼油工程课。1954年3月,侯祥麟奉调到石油管理总局炼油处任主任工程师,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为石油化工事业呕心沥血的历程。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后称院士)。航空煤油试制成功满足了国家急需

  50年代,中国军用和民航所用航空煤油(喷气燃料)一直靠进口。当时石油部曾组织试产这种油料,但在地面试验和空中试飞时均出现喷气发动机火焰筒严重烧蚀问题。后来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航空煤油进口日渐减少,中国军民用飞机均面临即将飞不起来的危急局面。当时石油部部长曾沉重地说:“搞不出航空煤油来,我们过天安门都得低着头啊!”在这种紧迫情势下,侯祥麟组织起6个研究室的力量,亲自带领科研人员日夜苦干。当时他夫人李秀珍也是攻关试验组的负责人,在1960年除夕夜里,夫妻俩把两个小女儿锁在家里一起到实验室里鏖战。经过研究、试验、失败,再研究、再试验、再失败……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无数次的总结、探索,分析、对比,最终研究出了一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的添加剂配方。试验很快取得成功,在1961年生产出合格的航空煤油,并于1962年正式供应中国民航和空军部队,1964年这项被定名为“33号添加剂”的发明被列为国家级成果。

  1959年,为了配合中国原子弹、导弹和新型喷气飞机的研制,国防科委向石油部及石油科学研究院提出研制多种特殊润滑油的紧迫任务。这些特殊用途的材料,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黏温性、高温安定性、低温流动性,而且要耐高负荷、高真空、高转速、强氧化和强化学腐蚀介质等各种性能。石油科学研究院接受任务后,由副院长侯祥麟领导进行攻关研制。在资料贫乏、技术力量薄弱、仪器、设备短缺,以及由于国家3年自然灾害科研人员都吃不饱饭的情况下,他们组织和带领科研人员,平地起家,组建研究室和课题组,建设实验室和厂房,查寻资料,解剖样品,探索技术路线,在身体受到化学物质一定伤害及有中毒和爆炸危险情况下,他们反复进行研究试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在1962至1965年间先后研制出了氟油、硅油、酯类油等一系列高精尖特种润滑油品,满足了中国航空、航天、核工业发展的特殊需要。

  “五朵金花”竞芬芳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突然出现的天灾人祸使得国民经济举步维艰,刚刚发现的大庆油田好像给所有的中国人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是大庆油田的原油含油蜡含量高,难以得到第凝固点油料,这又是摆在科技界的一大难题。1962年1月,石油部成立炼油新技术开发核心领导小组,侯祥麟作为成员负责规划和组织领导炼油新技术研究开发及攻关。尽快掌握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以及有关的催化剂和添加剂等5个方面的工艺技术,这就是著名的“五朵金花”。1965年立起的中国第一套硫化催化裂化装置石碑

  在培育五朵金花的日子里,侯祥麟在研究院、在实验室、在炼油厂之间奔波着,他急着、盼着,千方百计、争分夺秒,让这些炼油新工艺早点开花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五朵金花终于结出丰硕的成果:到1965年底,在中国炼油工业生产中,“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先后开发成功,并实现了工业化,使10年规划原定在1972年完成的任务大大提前了,使中国本来十分落后的炼油工业技术很快接近了当时的世界水平。到1965年底,我国炼油年加工能力达1423万吨,石油产品品种达到494种,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4大类产品产量达到617万吨,自给率达到100%,从此结束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历史。“五朵金花”均在60年代被列为国家级成果,并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

  说起“五朵金花”的来历,侯祥麟微笑着说,当时大家刚看完电影《五朵金花》那部影片讲述的是五位美丽的、都叫金花的白族姑娘的爱情故事。于是在会上大家就把要开发的这五项新技术,叫做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从此“五朵金花”在我国炼油行业叫响了。后来“金花”逐渐延伸,成为中国石油化工业内重大新技术的一个代名词。

  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家

  1978年4月18日,66岁的侯祥麟刚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就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委员和常委。此后他连续担任三届政协常委,历时15年。1979年中国石油学会成立,侯祥麟任理事长。此时全国科学大会刚刚开过,不久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的石化工业和科学技术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家

  1978年底,中国原油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0405万吨,但此后的几年则增长缓慢或徘徊不前,而国民经济对石油的需求却日趋强烈,同时在石油加工和利用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状况。“如何用好1亿吨原油”,一直是中国高层领导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密切关注的课题。198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石油工业部部长康世恩多次与侯祥麟等部领导商谈,并组织专家研究如何有效地把炼油与化工组织起来,发挥综合利用的效益,提出把大型的炼油厂和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厂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销售、统一外贸、统一劳动工资,同时加强原油深度加工等。据此写成的《关于如何用好一亿吨原油的意见》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1985年1月,中国科协召开了有17个学会、23个部委的专家、领导共150多人参加的《合理利用一亿吨石油》论证会。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其对于中央发展石油、石化工业和能源事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依据。

  作为战略科学家,不仅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还应有战略眼光,具备前瞻能力。70年代末,中国炼油工业存在着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对此,侯祥麟组织有关专业和企业技术负责人研究制定了《挖潜增效节能十项措施》,并在全国炼油行业实施,使每炼1吨油的综合能耗由101万千卡降到80万千卡,也使我国炼油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一大步。

  蜡炬成灰泪始干

  1982年,侯祥麟退居二线,却开始了他另一个“黄金时代”。

  继60年代的“五朵金花”后,针对80年代我国石化行业比较落后的情况,侯祥麟提出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中国石化总公司开始组织科技十条龙攻关,其中有四项突出的技术创新成果:催化裂解、常压重油催化裂化、缓和加氢裂化、乙烯裂解炉(南方炉和北方炉),被誉为80年代新的“四朵金花”。侯祥麟对80年代新的“四朵金花”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积极支持指导,最终都开发成功,四项成果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3年8月,侯祥麟作为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率领中国石油代表团出席了第11届世界石油大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第一次参加世界石油大会。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申办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获得成功。1994年在挪威举行的第14届大会上,侯祥麟代表中国国家委员会接过了世界石油大会会旗。1997年10月,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对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极大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威望。

  同时,面对工程技术工作严重薄弱,束缚经济潜力发挥,作为中科院院士的侯祥麟建议党和国家领导人把工程技术工作放在整个科学技术范围中的特殊重要位置。针对技术科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许多有成就的工程技术人员进不了科学院,阻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他在政协会议上多次呼吁成立中国工程院,同时,他和其他5名中科院院士作为发起人,给党中央、国务院写报告,提出这一建议。1994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终于成立,他成为主席团成员,参与了初创的所有工作。就在他90多岁高龄的时候,仍然为中国工程院的工作而奔波忙碌着。2003年5月25日,温家宝总理到家中看望侯祥麟院士

  2003年5月2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已经91岁高龄的侯祥麟的家中看望这位老人。石油资源开采、规划和储备等问题,是温家宝与侯祥麟十分关心的话题。温家宝认真听取侯祥麟的建议,并就一些技术问题与老人进行讨论。温家宝拉着侯老的手,亲切地说,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石油消耗增长很快。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做出详尽的战略规划。他希望侯祥麟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这方面多做贡献。从这次会见开始,年逾九旬的侯祥麟接受了总理的重托,担任中国工程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为祖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而拼搏奉献着。

  之后一年的时间,侯祥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总理交给的任务。侯祥麟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组织协调研究工作,历经一年多的调查研究,他们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和世界油气资源的现状及供需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

  2004年4月,他的夫人李秀珍女士不幸身染重病,病情急转而下,6月25日,已处于弥留之际。这天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召集国务院办公会议,听取中国工程院主持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汇报,侯祥麟同志准时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点发言。

  人们没有想到,就在同一天下午,与侯祥麟院士共同工作、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老伴李秀珍女士不幸与世长辞。侯老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品质和坚强意志,让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薪火传承 后继有人

  1986年7月8日,侯祥麟从意大利阿吉普公司董事长手中接过一尊“征服宇宙”铜雕、马太依国际奖证书和2.5万美元奖金,以表彰侯祥麟为中国炼油和石化科技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回国以后,侯祥麟即把所获2.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国家,作为用来购买国外科技图书的专用资金。荣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1996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996年10月17日,侯祥麟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领到后,他仍然没有个人花销的安排,首先想到的是要为培养石化高层次后续人才出把力。他决定捐出5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的侯祥麟基金会,旨在激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炼油与石化专业的高层次人才积极进取,攀登高峰,为促进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侯祥麟基金至今已颁发7次,共奖励227人,其中本科生118人、硕士65人、博士25人、博士后6人、青年科技人员13人。目前,“侯祥麟基金”已发展到800万元。

  侯祥麟院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第一届委员;1986年中国科协成立振华基金会(今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他是副理事长之一。目前,由侯祥麟院士主持的还有两个专项基金:一是“李成智国际象棋基金”。该基金是新加坡华人李成智先生资助中国国际象棋事业的,旨在促进中国国际象棋水平的提高,侯祥麟院士任主任委员。二是中国科技馆基金,成立于1994年,对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普教育和科技馆事业,优化社会科技教育环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侯祥麟任会长。

  1998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设立资深院士制度。侯祥麟同时成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他在同记者谈话中表示完全拥护国务院决定,支持两院院士制度改革。担任资深院士以后,将集中精力,发挥特长,做好科技咨询、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工作。

  半个多世纪以来,侯祥麟为中国石油、石化和科技事业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自己则是操守廉洁,克己奉公,多次捐出所获奖金和家产财物,支援国家教育事业和石化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我的心境一片明朗和宁静

  世纪老人的眼中永远是那么平和宁静

  作为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的高级顾问,多年来侯祥麟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他每天上午9点到北京六铺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老办公楼的办公室上班。今年上半年,93岁的侯祥麟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据介绍,侯老是中国石油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最年长的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老共产党人光辉灿烂的一页。

  侯祥麟的一生是对党、对人民矢志不移、终生不悔的一生;是对祖国建设励精图治、甘于奉献的一生;是对科学研究不断求索、严谨务实的一生。作为党员科学家,侯麟祥为我国的科技事业,特别是为我国的石油、石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用百年的信念,一笔笔写下人生的每个章节,用百炼成钢的忠诚,铸就起中国石油科技的丰碑。

  侯祥麟对自己这样总结:人生的风风雨雨都已过去,我的心境一片明朗和宁静。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为中国今天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欣欣向荣而激动,对更加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囡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