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故地·故人·故事(八)大将军建关设卫功莫大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02:14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李复生 贾俊秋

  “太傅提兵出塞还,更因渝塞起渝关。石驱到海南城堞,垒筑连云北倚山。辽水至今来靺鞨,蓟门终古镇窴颜。岁时伏腊犹祠庙,麟阁勋名孰与班?”

  这是明代内阁大学士商辂所撰《显功庙记》中的开篇七律。提到山海关,人们自然
会想到明代大将军徐达,当初是他建关设卫,才有了现在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后人为纪念徐达,曾经在关城北街为他修建了祭祀专祠———显功庙,又名太傅庙,但该庙于1966年被拆除。在这次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中,太傅庙作为一处古迹也即将修复,届时大将军徐达昔日的丰功伟绩将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们多知道大将军徐达建关设卫,但为什么要选在山海关,很少人能说清楚其中的缘由。”曾经翻阅多册有关山海关历史书籍、对大将军徐达建关设卫进行潜心研究的山海关区政协主席王德立表示,正是因为有了大将军徐达,关城百姓才得享百余年的安宁。

  王主席介绍说,徐达建关设卫应当从修筑长城说起。徐达为明朝的开国元勋,早年跟随明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历授大将军、元帅等职。但在明朝初期,元顺帝及其元朝残余势力虽然退走漠北,但继续与明朝对垒,史称北元。元顺帝死后,北元骑兵仍以蒙古草原为根据地,踪迹不定,成为明初的最大威胁。

  据旧志记载,明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受命镇守北边,“自永平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皆置戍守”。随后明政府开始在这一地区采取屯田布防和移民守边两项政策,这两项政策的实施,虽然大大加强了边疆的防备,但明军对蒙古骑兵神出鬼没的突袭仍防不胜防。洪武六年冬,爱猷识理达腊麾下的骑兵入侵抚宁县城,将全城洗劫一空。随后向东席卷,洗劫了与抚宁县境紧临的迁民镇(今山海关一带)及迁民镇隶属的瑞州(今辽宁绥中县的前卫镇)。元军蹂躏过的抚宁县城满目疮痍,瑞州被夷为了平地,迁民镇也几乎断了人烟。洪武十三年冬天,北元骑兵又突袭迁民镇,遇到了训练有素的徐达铁军,徐达将元将完者不花生擒,但乃尔不花侥幸逃去。这次大捷,引起大将军徐达对迁民镇战略地位的重视,他向明太祖朱元璋请命,在迁民镇建关设卫,而朱元璋也认识到了在此“高筑墙”的必要性。

  洪武十四年正月,朱元璋批准徐达修筑北边长城,以及开发海禁设潮河口港运送工程后勤的计划。徐达经过多次实地勘验路线,绘制出关城的雏形。他规划的关城位于迁民镇,座落在俗称“王八盖子”的高岗上,北高南低。新的城防体系以“王八盖子”为中心,北向延伸直到角山山顶。城池东依长城而建,开一孔为交通关隘,重兵把守;围以高墙以固关防,周长八里一百三十四步四尺,高四丈一尺,土筑砖包;东西南北各有一门,东西南三角还各有水门,外围还有护城河,河上有吊桥,以便出入。

  同时徐达还思考成熟了一套实施方案:就地取格、士卒担纲、粮为财源、军民同舟。方案确定后,他发动十余万边卒开始了构筑明长城的庞大工程。洪武十四年底,关城建筑初现规模。于是徐达改迁民镇为山海关,据史料记载,“建关设卫,领十所,每所统十百户,原额官军一万户,共男妇三万二百五十二名口。”此后的一百多年,蒙古兵不敢过边墙东段,永平府百姓得以享太平。

  但不幸的是,在洪武十八年,徐达因积劳成疾,突发背疮,病逝于南京,享年54岁。明廷追封他为中山王。明景泰五年(1454年),应山海关乡绅萧汝得等民众的请求,景泰帝批准在关城内为开国功臣太傅中山王徐达建庙,永久纪念表彰他不朽的功绩。徐达庙于1471年建成,庙名“显功”,由内阁大学士商辂撰写《显功庙记》。据说,庙成的当日,山海关万人空巷涌到庙中,争相跪拜。

  据了解,此次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徐达庙将在关城西北片进行修复,其建筑布局有山门、东西配殿、正殿,建成后将对外开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