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变“废”为宝的人——记隆德县陈靳乡务工能人赵小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08:02 宁夏日报

  史书有载:沙棘,灌木,生长于寒冷、干旱环境恶劣的地区,具有食用和药用的双重价值。

  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产沙棘,也产坚强如沙棘、朴实如沙棘的务工能人。

  村民赵小龙就是这样的人。

  隆德县境内有一水库,名曰清凉。它四面环山,沙棘树弥漫山上,远望之,蔚然而深秀。9月初的陈靳乡早晚已经开始升炉子取暖,但是四溢的凉意阻止不了沙棘的漫山遍野,这种春风吹又生,坚韧不拔的小灌木,在金秋时节结果成熟。

  “山里不是没资源,而是缺少发现资源的眼睛,千百年来,村民们守着宝物缺钱花。”赵小龙指着大片的沙棘树告诉记者。

  1997年,几次高考失利后的赵小龙,带着美好的憧憬到了北京。漫漫打工路,赵小龙在北京的建筑公司一干就是5年,在中建一局搅拌站开车的他,凭着自己西北人特有的吃苦劲儿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重视。

  只要有眼量,机会总会垂青。

  在一次与公司老板的闲谈中,他提起了家乡20多万亩的野生沙棘,并提出了在隆德县搞沙棘资源开发的设想,引起了公司老板的兴趣。实地考察论证后,这位姓王的老板决定帮助赵小龙开办一个沙棘饮料厂。

  2002年6月,带着东挪西借和银行贷款的20万元加上北京老板投资的10万元资金,赵小龙办起了宁夏境内第一个沙棘加工厂。

  “万事开头难。”赵小龙回乡搞沙棘的事情在村里传开后,村里人都认为他疯了。像野菜一样四处生长的沙棘能换钱?一时间冷嘲热讽、阴风冷雨一股脑袭来。

  事情并不仅仅是众人非议这么简单,资金、设备、厂房、销路……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压力一股脑地袭来。

  “决不能退缩,要干就干出个样儿来。”

  两年里,赵小龙与工人们一起吃住,一起劳动。上高山采摘沙棘,下车间操作工艺,沙棘饮料的每一道制造程序他都亲自过问。两年后,赵小龙的美隆沙棘饮料公司渐成规模,生产加工的沙棘籽、沙棘干果肉、沙棘籽油、沙棘果油等产品,销售已经拓展到兰州、浙江、北京等省市,年销售饮料达300吨,获利润30多万元,并解决了40多人的就业问题。

  转变村民落后观念的是行动。

  现在,赵小龙以每公斤0.6元的价格收购沙棘,每年10月是沙棘熟透的季节,那个时候,就会有成群结队的村民开着四轮车来厂里送货。尝到甜头的村民们不但采摘野生沙棘,还人工种植了近20多万亩沙棘,保证了沙棘厂的原料供给。

  几年含辛茹苦,几年锐意进取,如今的赵小龙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带动新和村、陈靳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几百元增加到了2500元。村民们的住房由寒碜低矮的土房变成了窗明几净的大瓦房,新潮家具、家电设备,城里人有的他们一样也不缺。

  去年,隆德县搞劳务输出工作会,赵小龙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战经验”动员了一大批新和村的年轻人外出到福建、上海等地务工。一年下来,这些人不仅挣了票子,还活了脑子,趟了路子。

  赵小龙一步一个脚印的故事告诉世人: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就看你怎么选择怎么走。(本报记者李东梅)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http://www.nxnet.cn)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