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实现司法程序公正需要合理配置司法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10:08 正义网-检察日报

  本报讯 (作者 尹铮) 司法资源是保证程序公正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司法资源,特别是人均司法资源尚显不足。在司法资源十分有限的条件下,要实现程序公正的要求,必须对司法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要充分挖掘现有司法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司法资源的作用。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程序公正与司法资源”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这一话题进行了交流。

  压力促进资源整合

  由于司法资源相对稳定,诉讼量的上升使司法机关的压力不断增加,司法资源的有限与司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北京市法院系统为例,1991年至2004年,北京市法院收案量从6万余件猛增到30余万件,增长了5倍;1996年,北京市法院平均每人每年办案25件,2004年,平均每人每年办案71件,工作负荷接近原来的3倍;在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2003年,审判人员每3天要办结2起案件,2004年,每4天要办结3起案件,工作强度非常大。同样的问题在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也非常普遍。

  北京市高级法院院长秦正安说,实施科学的审判流程管理,推进审判方式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队伍建设,有效整合审判力量,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从2004年起,结合

司法考试制度改革,北京市法院系统开始实施法官遴选制度,定期从下级法院遴选优秀法官充实上级机关。他同时提出,北京市法院系统今后将直接从优秀法律工作者中选拔法官,打造一支廉洁高效的审判队伍。新毕业的法科学生要想进入法官行列,必须从基层法院一步步做起,逐步丰富经验,之后才能被任命为法官,避免法官过于年轻化和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

  理念决定司法效果

  著名刑事诉讼法学家陈光中教授对刑事程序公正的标准与价值作了概括的阐述。他认为,刑事司法涉及公民的财产权、人身权、人身自由权和生命权,更应当高度重视程序的公正性。程序公正有着独立的价值,可以保证实体公正,体现司法权威,维护法律秩序的稳定性,有助于增加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但是,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不是静态的并重,而是动态的平衡。

  秦正安指出,一名优秀的法官,应该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高超的庭审驾驭能力、深厚的生活阅历以及对社会的理解。程序公正作为“看得见的正义”,便于让公民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它作为“看得见的手”,还可以对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进行指导以及对司法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达到提高司法效率、减少诉讼成本的目的。在“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指导下,往往会忽视“看得见的手”,过分强调法官在追寻案件真实方面的主导作用,过于强调对客观真实的追求,导致司法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司法效率低下。因此,在现代法治条件下,必须重视程序公正的独立性价值,由最初的阶段仅仅单纯追求“结果正义”,上升到追求“以效率为核心的正义”。

  改革应从程序着手

  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重点介绍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民事诉讼中的上诉制度。他认为,上诉制度是民事诉讼的重中之重,在任何一个独立的司法区域,上诉制度不但是整个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透过对上诉制度的分析,亦可看出每个国家或地区对其国民或居民基本权利的保障程度。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龙宗智教授认为,通过程序法制的完善,推动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是一条现实可行的改革路径。因为司法组织体制的改革,涉及国家政治体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推动改革较为困难,相比之下,程序制度作为国家治理的技术,改革较易发动。而且,程序制度的不公正容易被感知,对其进行改革阻力较小。因此,在司法改革面临困难时,重点放在程序法,是明智而现实的举措。

  司法拒绝“潜规则”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工作的基本原则。然而,由于复杂的社会和制度原因,司法决策有时受某些潜规则的制约。所谓“潜规则”,就是法律之外的规则,是指某些并不成文但已心照不宣的规矩,虽然摆不上台面,但由于长期存在,人们又“自觉”遵守,故而危害极大。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钱卫清律师认为,“潜规则”的存在必然会导致法律名存实亡,“潜规则”虽形之无据,但实际操作者往往奉为圭臬,甚至连法律也要让道,以致权力滥用,腐败滋生。因此,必须警惕司法“潜规则”的副作用,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