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出租车行业现"雷锋车队" 爱心在车轮下尽情转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11:01 龙虎网

  【龙虎网讯】昨日,本报报道了“南京爱心车队”的爱心故事后,在读者中引起共鸣。大家对这样一个爱心群体非常关注,希望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近况。为此,本报将陆续走进南京的“爱心车队”,让大家在感动中体会一份真情,也期望更多的市民来讲述您与“爱心车队”的故事。今天,咱们就走进一个由市民选出的“雷锋车队”。

  爱心架起救命桥梁

  陆自金,一位乐于助人、多次被评为先进的好的哥。2002年8月底的一天,陆自金发现自己连续几天喉咙在咽东西时有疼痛感,起初他以为是抽烟引起的小毛病,然而,随着疼痛的加剧,陆自金从少吃饭到只能吃些半流质的食物。结果,陆自金被医院诊断出患上了食道癌。

  陆自金的家在农村,妻子没有工作,15岁的儿子正在上初三,家庭的重担落在陆自金一人肩上。他倒下了,整个家庭也陷入了困境。在做完化疗、放疗后,身受病魔折磨的陆自金身体愈发虚弱,医疗费也花去了9万余元,其中大部分钱是借来的。得知此事后,“雷锋车队”的的哥的姐们纷纷赶到陆自金家,进行了爱心捐助。躺在病床上的陆自金面对这些大都是陌生面孔的同行,心里很激动。他说,这种精神上的鼓舞比任何药物都有效。

  把“雷锋车”一直开下去

  万兆亭,“雷锋车队”的队长。提起被评为“南京好市民”的爸爸,女儿万娟自豪地说,爸爸帮助别人,从没想到求名图利。

  万兆亭这辆贴着“雷锋车队”和“敬老助残”标志的出租车,平常在空车行驶时,碰到出行的老人他都会主动停下来,请他们上车。特别是在医院门口和公交站台附近,他会格外留意有没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和残疾人。

  残疾人王秀丽是被他帮助的一个典型例子。46岁的王秀丽因车祸瘫痪,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丈夫离她而去。2002年,万兆亭在一次“助残献爱心”活动中认识她后,就接下了照料王秀丽的活,每次王秀丽求助电话一到,他就来到王家,将她从6楼背下来,带她上医院看完病,然后再爬6楼把她送回家。在王秀丽的心中,万兆亭是这辈子永远感激的人,她说:“万兆亭不仅解决了我的出行难,更让我感到社会的温暖。”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每个人都奉献点爱心,社会将更有爱心。”这是万兆亭最常说的一句话,而他最大的信念就是:要把“雷锋车”一直开下去。

  百万财物失而复得

  2003年12月1日晚9点多,从美国返宁探亲的张先生夫妇带着父亲从淮海路打车回家。到家后,张先生的妻子发现随身带的手提包不见了。张先生一听,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个包里除了有3张美国银行卡、2张信用卡、5000多元的现金以外,还有他们在国外的学生证、身份证、2张驾照和两把宝马车的钥匙,总价值达160多万元。

  三人仔细回想了一下,觉得包可能丢在出租车上,但由于走得匆忙,张先生当时没有留下发票。张先生拨通了南京中北公司总台的电话询问。随即,总台通过广播寻找司机。凌晨1时许,张先生接到中北公司电话,告诉他所坐的出租车司机吴师傅已将失物交到单位,要他去领包。原来,张先生一行乘坐的是“雷锋车队”吴师傅的车,送过张先生一家后,吴师傅又带了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可当他们下车时,吴师傅却发现两名乘客手里多了一个女士手提包。吴师傅觉得很奇怪,立即喊住他们询问,本想“顺手牵羊”拎走包的两人见“露了馅”,忙丢下包仓皇而逃。随后,吴师傅及时将包送到公司。

  接过“失而复得”的手提包,张先生父子激动不已,当他们看见车上“雷锋”图标时,紧握着吴师傅的手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雷锋车队!”

  在“雷锋车队”里,像这样的爱心故事太多太多,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爱心队伍,让更多的人体会关爱,珍惜这份真情。

  新闻附件:“雷锋车队”五年旅程

  “雷锋车队”成立于2003年,可是,车队的“爱心旅程”却有5年之久。早在2000年,车队的的哥的姐就形成了一支爱心队伍,那时他们叫“敬老助残车”。而“雷锋车队”的成立,说来还得归功于咱们南京市民。

  据队长万兆亭介绍,2000年初,他无意从广播中听到了一条的哥助人的信息,这个爱心举动在业内一下子传开。于是,16名素不相识的爱心司机为着一个共同目的走到了一起,大家帮助的群体是体弱病残者,所以叫“敬老助残车”。

  2002年底,南京组织了“万朵鲜花送雷锋”的活动。其间,很多受到“敬老助残车”帮助的市民纷纷打电话到团市委,说南京有这么一个活雷锋车队。于是,2003年3月5日雷锋日那天,南京市团市委正式将16辆“敬老助残车”命名“雷锋车队”。

  提起“十运会”,万兆亭激动地说:“出租车是城市的名片,体现了南京人的素质。十运会我们要做得更好。”

  作者:陈菲

  (来源:金陵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