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位盲人本科生的“光明”时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11:03 海峡都市报
一位盲人本科生的“光明”时刻(图)
父亲希望儿子将来能有好出路

  N本报记者 方传柳/游庆辉文/图

  如果说过去的20年,张享铃的世界是黑暗的,8月25日,当一笔助学金递到他手上时,这名一直活在墨镜背后的男孩,似乎感受到了希望的阳光。

  张享铃是一名盲人,因患有先天性青光眼,3岁那年,他的世界突然变得一片黑暗。8月12日,一张由长春大学寄出的录取通知书,到达张享铃的家乡屏南县,于是这名出生寒门的盲人,成了该县第一名盲人本科生。

  寒门里的不幸

  今年20岁的张享铃的家,住在屏南县棠口乡际头村22组一个叫“下仔村”的自然村。要到县城,必须先走5公里的山路,到达村委会后,才能坐上通往外界的班车。

  8月24日,记者提出要到张享铃的老家看看,但在电话里,这名男孩婉言谢绝了,他说:“从福州出发,到我们家估计要8个小时,我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如果要了解情况,我直接来福州!”8月25日清晨,张享铃和他的父亲,搭乘村民的“龙马”车,经过一夜的颠簸,坐在记者的面前。

  尽管是个盲人,张享铃的衣着却十分整齐,外表没有一丝马虎。他父亲说,听说要来福州,他姐姐特地跑了几十里山路,为弟弟买了一件新T恤。张享铃说他父母很“溺爱”自己,“平时父母什么都不让我做,只有等他们出去了,我才可以偷偷地帮家人扫扫地!”

  张享铃的父亲是年近六旬的农民,即便出门几百公里,他的脚上仍旧只穿一双干农活的拖鞋。他告诉记者,张享铃三岁前,都可以看到东西。可三岁那年,眼睛突然对光线不再敏感了。之后,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只身一人,带着儿子先后去过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医院。

  “别人说哪里能看好我的病的地方,我父亲都带我去了,可一直没有好转!”张享铃说,他父亲为了自己能重见光明,耗费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而且还欠债累累,直到福州的一家大医院的医生明确地告诉他没有希望后,父亲才放弃了继续奔走。

  偶然间的希望

  11岁之前,张享铃一直以为自己以后的日子,只能呆在自家那间两层楼的土坯房里过,“看到村里的许多伙伴都上学去了,我很孤独,也渴望读书,可一直找不到门路!”张享铃说。

  直到有一天,一个偶然的信息,让他看到了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的希望:当地的小学校长,在一次学区会议上听说古田县有一所刚办不久的聋哑学校后,立即找到张享铃的家中,将信息传给他。

  “我当时想都没敢想,连字都看不见,还能读书?”张享铃说,但这个信息却让他们一家人看到了希望。

  第二天天刚亮,张享铃便和父亲赶了几里山路,然后坐上通往县城的班车,再转车到80公里外的古田县。“找到学校时,同学们都已经上课三个月了!”张享铃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随后他被安排在一个有15名同学的班级里,“当时老师们对我很热情,还专门举行了欢迎仪式!”

  入学之后,张享铃长时间处在兴奋中,“我做什么都觉得满足,哪怕学会扫地、接开水、洗衣服这些小事!”

  尽管双眼看不见东西,但在张享铃的大脑里,仍旧有一个五彩斑斓的客观世界:“只要我想它是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而且我以后就用这种想象来感知它!”张享铃告诉记者,许多人以为盲人的世界是黑暗的,其实,盲人的世界也有自己的精彩。

  当希望遇上爱心

  张享铃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报考医学类,是与自己童年时求医的经历分不开,但如果自己是个正常人,最终还是会选择学医,“因为父母的身体太差了!”张享铃说,自己能幸运地上学,又参加了高考,最后被大学录取,是因为得到许多人的帮助,他希望能通过本报,向这些好心人表示感谢。但是,父亲才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为了我,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在张享铃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我只希望等自己老了干不动了,儿子能够独立,能够料理自己的事!”

  就在张享铃全家陷入困境时,8月20日,记者收到他的一封求助信,经过紧急联系,张享铃的故事感动了许多爱心人士,福州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人,随后将5000元爱心款汇至本报,并委托本报将这笔钱转给张享铃。

  8月25日,当张享铃接到这笔助学款时,他父亲流出了眼泪,因为如果在报到之前,还没有筹集到儿子的学费,最后只能选择放弃,“现在终于可以上路了!”

  昨日,已经到达长春大学的张享铃与记者取得电话联系,他希望能借助本报,再次向资助他的匿名好心人表示感谢!同时,已经感受到美好的大学生活的张享铃还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的残疾学生:“不要自卑,只要坚持,再多的黑暗也不能阻止自己看到希望!”因为学的是针灸推拿专业,他还表示:“将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健康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感受到了希望

  张享铃在古田聋哑学校的日子,一晃就过了八九年。按照课程安排,他必须再学习一年高中课程后,才能参加2006年的高考,但由于成绩优异,他的老师建议他提前一年参考。

  在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后,今年5月,他和同校的6名同学,在学校老师和父亲的陪同下,赶赴吉林长春,参加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考试。“考试的时候,有许多同学在做游戏,那种气氛让我很向往,我好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张享铃说。

  经过3个月的等待,付出的努力,终于让张享铃真切地感受到了希望———除他之外,还有另外3名同学,一起被该校的针灸推拿学专业录取。张享铃从长春大学招生办获悉,他的录取成绩(特教单列考试),名列全省第三。他说,“这是我唯一的希望,也是我寒窗十年的结果!”

  但是,和许许多多出生寒门的学子一样,带给他希望的那张录取通知也把张享铃一家压得喘不过气来———高达7720元的第一学年大学学费,相对于每年只靠单季水稻收入的家庭,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实早在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之前,张享铃的父母就已经为儿子的大学之路,开始了高强度的奔波———张享铃的父亲先是在屏南县城关,租了一个房子,然后在工地上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做苦力活。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又和张享铃的母亲硬着头皮,每家每户地到亲戚家中几百几百地借。

  然而,眼看着日子一天天逼近大学录取通知书上报到的时间,可父母的努力,只筹到不到一半的学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