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9:03 南方日报

  只有在科学发展观中,社会发展才获得了具体而完整的涵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和谐社会大视野②

  郁建兴

  目标、理想规范道路、手段的选择,而道路、手段的有效性也制约着目标、理想的科学性。在界定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之后,我们接下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可能的问题。对此,一段时间以来,已有诸多论者进行了求解,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社会蓝皮书》提出了扭转财力过分向上集中态势等构建和谐社会的七大措施。邓伟志先生主张从处理好阶级、阶层的关系,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入手优化社会结构,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和制度创新等四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党国英先生提出:中国有没有可能最终建立起和谐社会,要看中国能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多元化水平,在社会组织化水平方面更上一个台阶,更好地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最后能不能在政治民主的道路上持续地获得进步。胡鞍钢先生则强调,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巨变过程中和社会矛盾日益冲突、社会日益分化的情况下,使中国出现一个大的社会转折,形成社会妥协、达成社会共识、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都是很好的意见,我在今后的文章中将较多涉及。在这里,我着重强调科学发展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明确提出的。我们只要把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与之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有着直接的相承关系。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在上述语境中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社会发展,是指除经济发展以外的其他社会领域的进步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它不直接反映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动,而注重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在我国,直到1982年的“六五计划”,“社会发展”才与“经济发展”被并列提出,合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但是,涉及社会发展的部分常常处于经济发展“附录”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九五”时期,各地才开始单独制定“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但即使这样,社会发展也主要被界定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只有在科学发展观中,社会发展才获得了具体而完整的涵义:它不仅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根据这样的社会发展概念,我们就会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经济的连年快速增长,也并没有消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相反,这些问题日益突出了,包括农民增收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重,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加等,以及经济加快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新矛盾,包括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能源、交通和部分原材料供求关系紧张,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困难,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屡有发生等。在我国经济空前繁荣的背后,因社会与经济大转型所引起的高社会风险,严重社会分化与社会排斥,一些地区的政府因不能适应转型而治理能力低下等等,都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严峻挑战。由此,我们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从上可见,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只有在科学发展观中才能得以提出和得到正确理解,而且它本身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种把和谐社会等同于一个一般意义上“美好社会”,或者宽泛地理解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领域中的和谐追求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离开了科学发展观这个语境所致。同样地,只有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性。构建和谐社会,正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而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正需要通过出台、实施更多社会政策而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严国萍对本文写作亦有贡献)

  作者系中山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博士

  图:

  举重确实要有强壮的手臂,但你靠什么来支撑你的手臂呢? 赵晓苏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