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乱贴标语不足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9:03 南方日报

  节约新说

  黄铁苗 孙宝强

  标语现象是我们当今生活中的一种奇特景象,曾经让不少老外感到奇怪。在中国大陆差不多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标语,各个部门、各行各业开展工作都离不开标语。标语具有简单
明了、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直观性强等特点,所以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因而具有很强的宣传鼓动性,但过多过滥的标语的负面作用也是明显的。

  第一,制作标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说到中国的标语,经历过文革的人至今记忆犹新。在文革期间,神州大地的标语、横幅可谓铺天盖地。文革是一场大破坏运动,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元,其中全国用于写大字报、标语、横幅的笔、墨、纸张浪费的资金到底有多少,恐怕是一个无法准确估计的数字。这种搞标语的形式,一些地方至今仍然很感兴趣。例如:湖北省郧西县夹河乡建有两处大型标语:一处在金銮山,“封禁治理、美化汉江”这8个大字,共投入2500个劳力,做了3个月,每个字667平方米,8个字全长两公里,用水泥、石头砌成,跨越3座山;另一处标语在腰滩河,“做好水土文章,绿化湖北山川”12个大字,全长5公里,这一工程耗时耗力耗资自然不菲。山上造字在郧西县是普遍现象,据县林业局有关人士介绍,全县造的300多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大字近100个!山中“造字”自然要砍掉一些树木,破坏森林,占用劳力,浪费建材,而且如此巨大的建筑工程会造成水土流失,损失可谓巨大。这是变相的形象工程,是典型的叫喊绿化、实际破坏绿化的行为。真正要做好绿化,关键在于绿化的要求要深入领导的心,落实在领导的行动上,而不是靠几个大字能解决问题的。试想,如果全国几万个乡镇都这样搞标语建设,那会是多大的损失?

  第二,到处张贴标语不利于美化环境。一个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管是房屋门面、港口码头、桥梁涵洞,甚至是树木、电线杆子、厕所上下,都可以见到红红绿绿、各式各样、大小不等、长短不一的标语口号,实在是有碍观瞻。许多标语,天长日久,风吹雨淋,甚至人为地撕扯涂抹,以致破损,形象难堪,严肃的标语内容显得并不严肃;环卫工人清洗起来,也很是耗时费力。

  第三,一些强迫性的标语让人反感。不少标语缺乏友好,充满了冷酷思想。云南省曾经在全省范围开展了“不良标语”整治行动,全省共清理35242条(幅)标语,14869条(幅)被认定违反了民本思想,有命令式、强制性、威迫性等资讯内容,这些“问题标语”被清除或更换。标语中透露出的居高临下的口气,往往让人反感,有时不仅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相反可能会带来阻力。即使是欢迎式的标语,也容易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形成障碍,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

  为什么在今天会有这么多的标语呢?

  首先,这源于“标语崇拜”的心理。中国十分重视标语的作用。一般认为,开展一些重要工作和活动,通过张贴(悬挂)标语口号,有利于造声势,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使事情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在非常时期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从长期的经济建设来看,统一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的有效方式是法制和政策,当然,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现在一些人却承袭和迷信传统的“标语崇拜”,希望标语一出,万事大吉。这是达不到应有效果的。

  其次,一些地方、单位的工作评价方法存在问题。在一些干部看来,宣传标语的多少已成了体现管理部门对某项工作重视程度的代名词,似乎不挂几条横幅、不贴几张标语,就有轻视失职之嫌。有的工作本来不怎么样,但是扯上一些标语,似乎就有了不一样的成绩;有的实际工作可能没干多少,也就是拉拉横幅、写写标语,以此来代替工作。有的地方要求把“挂了多少横幅”上报上去,作为政绩。有的工作,如生产承包责任制也没有太多的标语但开展得很好,就在于它顺民意、得民心,因此有必要把群众满意率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尺。

  最后,一些干部热衷于形式主义。标语实际上也是一种形象工程,得到一些官员的青睐。有的官员是喜欢耀武扬威的“声势”,愿意看欢迎式的标语。而制作这类欢迎式标语横幅者,有的是习惯使然,有的是无可奈何,也有的是别有用心。他们心里也有一笔账:把上头哄好了,伺候好了,上头一高兴,不就什么都有了!

  过去是没有或很少有别的手段,只好用标语;现在不同了,各种方式都可以宣传。如黑板报、报纸、宣传车、有线广播、闭路电视、互联网等。社会的进步要靠法制的不断完善来促动,一切有效的社会行为,只有依赖于高度法制化的协调,才可能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标语治国”的思想行为,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且在有些时候还有悖于法治精神。办事情要顺应民意,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事,比张贴(悬挂)标语(横幅)更有效!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经济学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