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中全会将使中共决策从理念跃进于运筹层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13:5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8日电 7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定于今年10月召开本年度的中央全会,亦即十六届五次中央全会。主要议程,除按例由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外,将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瞭望》周刊刊登文章指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使科学发展观和一系列关于社会发展的最新决策,从理念层面跃进于运筹层面。

  首都的部分观察家们认为:在2005年金秋季节,中共中央专注新的未来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其意义是:一者,动员全党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要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注意力进一步集中到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上来,集中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来。二者,显示对人民利益的完全、彻底负责态度,以编制和实施新的五年规划的方式,对解决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尤其是民生大计问题作出承诺和安排。三者,再一次向国际社会郑重表明,社会主义中国更加关注国内问题,尽管世事动荡纷扰,中国决不改变和平发展的初衷。

  按照中共十六大所确定的方向,编制规划早在酝酿准备之中。自2003年9月起,经中央指示,负责具体编制工作机关即已部署编制前期工作。随后,中央有关部门及省市县单位陆续启动。

  回溯过去三年“十一五”规划的酝酿准备,就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具决定意义的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先后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前一个决定全面提出了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和富于前瞻性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七项任务”。后一个决定深刻论述了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及肩负的崇高使命,总结了党执政55年来包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内的“六条经验”。两个决定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

  与此同时,十六大后已成惯例的中央政治局20多次集体学习,包括今春以来政治局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次学习,均同“十一五”规划紧密相关,如科学发展观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以及国际

能源资源形势和我国能源资源战略等。而颇有“一年之计在于春”意味的连续三年的初春之际,由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已先后研讨了包括“学习‘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等重大理论观点和政治方略问题。胡锦涛、温家宝先后发表了具指导性的长篇讲话。

  所有这些,显然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全局上,主要在指导思想与基本任务方面,获得了完满、科学的解决。这种做法不事张扬、但却凸显意向:既为“十一五”规划做好最重要的政治理论与思想、组织准备,又以规划作为载体,承载和规制党的最新执政理念与最新发展理念。正像海内外媒体与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那样,政治局的定期集体学习动向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几次集中在中央党校专题研讨问题,已然明白无误地发出了关于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其主要议程“十一五”规划的准确信号。

  同各项工作紧密的结合,开展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规划编制工作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尤其是第一批先进性教育单位,主要都是中央、省、市直到县级党政机关。其中,仅在中央机关中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高级干部即达700余人,司(局)级干部达5800余人。事实上,他们中许多人直接承担着相关规划编制的领导工作或具体工作,有些部门本身就是专门负责规划编制部门。先进性教育活动显著强化了这些机关工作人员坚定理想信念、服务人民群众和务实、创新精神,这无疑在思想、组织及作风上,给予了科学规划编制工作以积极的铺垫与准备,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此外,众所共知的是,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发展,既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包括城乡、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导致的对立与冲突等等。尤使人们耳熟能详的如“非典”和其他传染病蔓延,屡有发生的矿难及各种天灾,所有这些问题当然不是好事,但却使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经验,学到了应对各种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的重要本领

  所有这些,就构成了“十一五”规划出台的主要背景。这种背景既孕育和成就了规划所赖以为据的理念,同时也决定了规划必然具备的全面贯彻这种理念的性质。先有实践,后有概念。先有经验,后有定规。一部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正确和可行的规划,应运而生条件达到完全成熟。(叶笃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