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专题 > 正文

五中全会前瞻:亲近民生将成十一五规划标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13:5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8日电 7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定于今年10月召开本年度的中央全会,亦即十六届五次中央全会。主要议程,除按例由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外,将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瞭望》周刊刊登文章指出,如果比较“十五”计划中强调“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而“十一五”规划中则是载明“以人为本”,从而一语道明科学发展观
的本质和核心,并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提纲挈领的意义。

  上个世纪最后10年,中共曾经分别在十三届七中全会、十四届五中全会、十五届五中全会,先后通过了“八五计划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十五计划”。由于规划本身的周期性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全会周期性的原因,本届中央恰巧也是在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新的五年规划建议。然而,随着情况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和谐社会的提出,强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后,新的规划编制工作呈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从规划理念、内容要求到程序等,都有许多创新。

  因为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所以就更重视区域规划问题。在维持原有行政区域规划的同时,突出适应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区域规划,如泛珠江区域、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等。因为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所以就更重视包括社会安全稳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胡锦涛在2005年4月15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明确谈到,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尤其要注意分析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提出新思路,明确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鉴于“十一五”时期仍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做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主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负责人以一种不多见的特别明快的语言表述:编制的出发点,要从偏重物质财富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强化有关扩大就业,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规划,增加人文和社会指标。

  同时,还有专家建议:市县规划内容应更多地阐明与本地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此议如获广泛认同,并在事实上成为规划工作指导,无疑将是规划理念与制度的创新之举,受惠的也将是全社会各阶层广大人民群众。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可认为“十一五”规划是规划的民生,民生的规划。说是规划民生,因为它所包括内容的着重点,由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转为更加关注人民福祉的提高。说是民生规划,因为它的编制过程除有相关机关、组织之外,还有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叶笃初)

  五中全会将使中共决策从理念跃进于运筹层面

  相关专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