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7000多人用血汗钱换来白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14:14 新民晚报

  双阳集团曾在安徽红极一时:省十大民营企业、县支柱企业;企业董事长李文彬曾是省、市、县人大代表;企业鼎盛时期,包括省、市、县在内的各级领导,接二连三到企业考察。正是凭着这些炫目的“光环”,双阳集团从1998年至2002年间,以高息作诱饵,非法疯狂吸收当地群众存款。截至目前,集团非法融资后仅未兑现的金额至少7000万元,手中攥有双阳集团融资的“白条”却取不到现金的群众已登记了7000多人。

  非法吸储 农户遭灾

  李文彬揽储生意一度十分“火爆”,群众存钱不到银行,集团所在地方圆十多公里内的农业银行、信用社等营业网点被迫撤离。据安徽太和县、界首市两地群众自发统计,曾经到双阳集团存款的群众,涉及安徽、河南两省以及太和县周边的近十个市县,兑现的、未兑现的存款户共计5万户,少的几百元,多的在万元以上。群众在李文彬处存款总额累计2亿元。

  双阳集团后勤人员、李文彬委托处理债务的代理人陈加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双阳集团以政治荣誉为信用,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导致非法融资顺利进行,同时埋藏下巨大隐患。陈加葆说,集团发生过三次挤兑风波,因为要不到钱,喝药的、上吊的、闹离婚的事都发生了。

  外表红火 难挡颓势

  太和县知情人士介绍,李文彬积极迎合上级领导意图,大搞形象工程,打造企业虚假繁荣。集团占地二三百亩,厂房建得豪华气派,上级领导不时前来参观视察。李文彬把各级领导参观视察的照片都挂在厂里,企业从外表看非常红火。

  皮条孙镇陈庄村民组的上百名群众,至今也不相信李文彬吸收存款是非法的。他们说,李文彬是同村人,大家都相信他。陈庄村民组有300多户,300多亩地也被李文彬征用了。村民没有土地,大多在李文彬厂里上班,每人都交了1万元押金,平时挣的工资也存在厂里。

  据了解,双阳集团非法融资早露端倪。1998年发生第一次挤兑风波时,太和县财政直接拨款扶持,风波很快平息。事后老百姓对双阳集团更加信赖,把自己卖粮、卖鸡蛋、卖猪、卖牛、做小生意、打工挣的钱,甚至孩子上学钱、工伤事故赔偿钱,都存到李文彬的厂里。2001年9月挤兑风波再次爆发,厂里每天挤满上千人要钱,从那时起,李文彬不露面,县里派工作组进厂辅导生产。2004年,第三次挤兑风波发生时,太和县政府注入财政资金500万元,但已无法挽回企业全面倒闭之势。

  金融监管 存在缺位

  太和县农村信用联社副主任王海涛说,基层信用社早就发现了李文彬非法融资的问题,每年都向上反映,但上级业务部门顾不了这些。记者为此采访人民银行太和支行和当地银监部门,均被以各种理由拒绝。记者采访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办公室同志说非法融资的监管机构已移交到省银监局。记者采访省银监局,答复说,监管机构暂未成立。

  为平息“太和事件”,太和县于去年底成立工作组,由县长任组长。工作组正在对集团清产核资,对群众存款进行登记,同时千方百计变卖集团资产,调查非法融资的去向,争取尽快兑现群众手中“白条”存单。双阳集团董事长李文彬也于今年3月被批准逮捕。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自铎说,出现非法融资的事,各级政府首先要承担责任,金融部门更负有直接监管责任。

  农村问题专家何开荫从金融的角度建议:目前对农村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处于地方政府不管、金融部门难管的尴尬境地。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民间借贷管理条例,将其纳入金融监管范围,明确高利贷的概念、性质和范围,正确引导规范民间借贷。同时可在民间借贷活跃的地区设立相应管理机构。

  新华社记者 储叶来 沈翀

  (据新华社合肥9月8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