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档案该往何处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14:47 扬子晚报

  两年前毕业于南师大的范同学最近有一桩烦心事。学校几天前通知他,其个人档案已在学校存放了两年,如今保管期到,必须另寻托管地。范同学自从毕业以后,一直是个自由职业者,如今学校不管,他该把档案转向何处呢?思来想去,觉得现在档案也没什么用,他最终决定甩手不管,正式加入了“弃档一族”。

  记者从无锡市青年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近两年来,因工作或生活变动而“弃档”的
年轻人越来越多。对此,档案管理部门承认,随着人才流动的加剧和个人评价标准的社会化,传统档案的作用正不可避免地逐步弱化。现在档案中存放的还是几十年不变的“老一套”,诸如录干、招干、单位年度考核表格等,而现在单位最需要了解的素质、能力则没有体现。另外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扩大,一些原本必须档案证明的人事业务也放松了这方面的要求,如因私出境的政审已取消,各类社会化资格考试的出台使得档案不再是职称评定中唯一的凭据。在许多外企和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只要业绩出色,有没有档案无关紧要。

  但作用弱化并不意味着档案已经完全失去了价值。当档案不再具有决定人的命运的魔力,其记录个人信息的作用依然存在并且仍然为现代社会所需要。专家认为,在市场信息条件下,档案管理的突破有赖于社会个人信用体系和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的动态化、个性化管理是明智的方向。

  无锡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市场总监张英华认为,像小范这样的年轻人,以后还有几十年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用到档案,但因为工作不稳定,又需要一个灵活性更强的档案管理方式。目前,档案管理部门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对个人信息的及时跟踪和记录。北京、上海等地尝试为流动人员建立电子档案、技术人才档案,对其工作变动和工作业绩进行及时跟踪。无锡一些人才服务中心还尝试建立“人才诚信档案”,第一步核实年龄、学历、身份;第二步对存档者的工作业绩进行核实,为单位提供可靠依据,全面纠正那些存在虚假内容、不能准确反映个人历史面貌的档案。随着档案功能的转化,“弃档”、“死档”现象将得到缓解。本报记者 马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