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救捞局局长宋家慧:海上救助尚需“十年磨一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19:27 新华网

  新华网宜昌9月9日电(记者林红梅)人命大于天。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百分之九十四的货运量依靠海运来完成,加上海上开采业、海上养殖业和海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海上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国家已开始逐步加大救捞基本建设投资,用以建造新型的救助船和海上专用救助直升机。但是,由于基础差,起步晚,海上人命救助距离关键时刻“冲得上,救得下”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在此间举行的2005中国国际救捞论坛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速高效海上救助新体系的建成尚需“十年磨一剑”,绝
非一日之功,万不可因有了点起步就掉以轻心。

  宋家慧分析说,我国是多台风国家,平均每年大约有11个台风登陆,而且每年冬季、深秋和初春有4至5个月时间,南下强冷空气频频袭击我国沿海,特重大恶性事故经常发生,对海上人员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在重特大险情面前,作为国家专业救捞队伍,如果没有精良的装备、精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专业救捞职工队伍,我们就不可能使遇险者及时有效得到救助,就会辜负社会公众对我们的期望。

  宋家慧坦言,目前,我们救捞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救捞技术水平还不能适应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群众的期望,也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救捞协作的要求。

  在立体救助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尚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距离快速救助差距很大。他说,海上直升机救助是海上人命救助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运用直升机实施海上人命救助是我国海上救助方式上质的飞跃。但我国的海上立体救助起步较晚,救助直升机数量很少,且仅能执行昼间半径110海里范围的救助任务,重点保障渤海湾、长江口、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海难多发地区,空中救助力量仍然十分薄弱。作为新生事物,我国缺乏救助飞行员,目前香港飞行队的专家们正在帮助大陆培训飞行员。当前,在救助直升机数量少且救助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如何加快立体救助建设步伐,需要认真研究。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设备落后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宋家慧举例说,以东海救助局为例,东海救助局责任辖区覆盖我国东海全部和黄海南部部分海域,行政区域跨江苏、上海、浙江和福建三省一市,救助出动次数和救助难度、风险程度高于其他水域。当前,救助经费缺口大的矛盾十分突出,设备老化严重,与海上实施快速人命救生要求不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现有11艘救助船舶中20年以上船龄的为8艘,占72.7%,6年以下船龄仅有3艘,占27.3%。航速普遍偏低,多数在10至13节,在执行紧急救助任务时难以快速到达遇险地点;舱室浸漏现象严重,在大风浪中执行救助任务时安全性差;通信导航设备陈旧、老化,影响通信畅通及航行安全,甚至影响到救助任务的执行;救助搜寻专用设备普遍缺乏。

  在救助队伍的能力方面,目前还没有建成具有一定应急抢险能力的精干队伍。宋家慧指出,救助船员需要在海况最恶劣、人命最危难的时刻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救助任务,需要特殊的技能和体能。交通部救捞局虽然已经建立起18支应急反应救助队,但尚需要长期不懈的训练,才能形成具有一定应急抢险能力的精干队伍。

  目前,我国海上大深度潜水救助力量严重不足,我国潜水员仍然使用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潜水设备,设备年久失修,潜水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去年我国黄河、小浪底水库等内河水域发生了几起恶性水上事故,宋家慧分析认为,我国内河应急抢险能力严重不足。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内河航运、水库建设、湖泊开发和水上旅游迅速发展,但是,内河应急抢险打捞仍停留在上世纪中叶水平,已无法适应实际需要。最近,交通部救捞局已经组织有关专家开始了黑龙江流域和长江沿线水域船舶航行事故现状的调查,并将针对不同情况,制订出各类应急抢险打捞预案,随时准备支援地方政府的抢险打捞工作。

  宋家慧指出,当务之急要加快新建适用的船舶,加大对现有救助船舶及设备修理、更新改造力度,尽快引进和购置一些国外先进海上救助装备,如红外热像仪、强光搜索灯、空气式抛投救生圈、高速救生艇、远程可视指挥系统、防水服、潜水装具等应急抢险物资和设备,并加强救助技术研究,走“科教兴救”之路,提高救助能力。要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救得下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