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疙瘩保险公司“拒保” 市民“门诊险”沈阳难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4:18 东北新闻网

  挂号费8元、化验费36元、药费52元……仅到医院看个普通的小儿感冒,就要花近百元的医疗费用。9月10日,记者采访中,领着儿子从沈阳一家儿童医院看病出来的张女士,数着一叠收据无奈地对记者说:“医生说过两天还得来复查,不知道又要花多少钱!”

  有调查表明,近六成沈阳市民担心看病就医,原因之一就是门诊费用越来越高了。大部分的门诊医疗费不在医保报销范畴内,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商业保险中的日常门诊险。
但翻开沈阳各大保险公司的投保书,难见个人门诊医疗险的“踪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民间呼声高,但门诊险始终处境尴尬,难以推行。

  门诊费年增13%

  “为孩子几乎上遍了所有的健康险种,但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看病还得自己掏腰包。”张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体质不好,每年上医院看病光门诊费就得花个千八百元。

  记者调查了解到,希望有门诊险的市民不少,包括不少已参加医保的市民。在某私企工作的王先生,前几天有些咳嗽,上医院一检查,各种化验费就花了300多元,虽然参加了医保,可这笔钱还得自己掏。因为根据医保政策,只有慢性病患者可以每年报销2000元门诊费用。

  对没有参加医保的市民而言,门诊费就更是一项负担了。9月10日,记者随机采访10位市民,有7位认为目前门诊费用过高。

  卫生部此前的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成为突出问题,其中平均每年门诊费用增长13%,远远超过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对广大市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时代商报记者刘巍)[编辑: 钱文胜]1

  保险公司“拒保”

  尽管民间对门诊险呼声渐高,可记者采访的多家保险公司却都表示,“不打算推出门诊险。”

  “对门诊医疗险,我们一般只接受团体投保,对团体投保的最低人数有一定要求,其他保险公司还有一些规定,投保门诊险的人员必须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一家寿险公司负责人这样向记者介绍。

  9月10日,记者对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等主要寿险公司列出的几十款医疗险品种进行调查,发现门诊险多以附加险或团险以外的方式出现,但已与普通百姓原来的期望差了很大一截。“此外,还有部分险种含有意外门诊医疗责任,也就是说,只有因意外导致的门诊才能‘报销’。”一家寿险公司的核保核赔部经理告诉记者。

  门诊险成“鸡肋”

  “保险公司做的是商业运作,商业讲的是赚钱和诚信原则,如果风险太大或赚不到钱,当然可以选择拒保或放弃这块业务。”采访中,平安人寿一位工作人告诉记者,其实,各保险公司对门诊险产品均有过不同程度的开发,但终因赔付问题不得不陆续停办。

  据介绍,健康险中的其他险种如住院险、重大疾病险等都有概率、有预测性,即根据多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病率等因素测算出相对合理的费率,而个人门诊险随意性较大,目前保险公司无法对门诊险进行有效的监控。

  另外,诚信问题是保险公司推出门诊险面临的最大“瓶颈”,一位保险精算师介绍,医院门诊没有病人档案,往往存在着张三买保险李四受益的现象,甚至“一人保险,全家看病”的骗保问题。对此,保险公司无法监控。

  曾经开发过门诊险险种的某寿险公司理赔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保险赔付率超过70%,保险公司就要亏本。而门诊险的赔付率达到90%,保险公司简直亏惨了,所以不可能继续下去。(时代商报记者刘巍)[编辑: 钱文胜]

  2

  医疗收费盼透明

  采访中,一些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门诊险市场需求其实很大,但必须在提高医院治疗方案的透明度、保证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前提下,使保险公司能控制医疗保险的赔付率,门诊险才能真正推行起来。

  东北大学金融学院的张教授表示,在国外,门诊险很常见,因为国外的个人征信体系十分完善,骗保行为不容易发生。如果医院和保险公司间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网络系统,把投保者的个人资料储存在网络里,投保人一旦生病,无论到哪家医院就医,医院和保险公司都会一目了然,门诊险才有推行的可能“针对门诊这种波动性大的特点,保险公司更应完善险种,采用科学的精算方法,降低经营风险,挖掘潜在的市场空间。”(时代商报记者刘巍)[编辑: 钱文胜]

  3(来源:东北新闻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