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甘南葵花俏“变脸”纷纷向着市场开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7:30 黑龙江日报

  “中国向日葵之乡”甘南,其葵花从最初原字号到科技支撑的“甘葵一号”、“甘葵二号”、“甘葵三号”,到国家级绿色葵花生产基地以及与国内大型的葵花炒货企业的“结亲”,其附加值不断攀升

  九月的甘南满目橙黄,几十万亩的葵花都点着沉甸甸的头,表达着丰收的喜悦,与农民灿烂的笑脸交相辉映。

  甘南县葵花种植历史悠久,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向日葵之乡”,是全国主要的向日葵生产基地。但几十年来,该县葵花从最初原字号到科技支撑的“甘葵一号”、“甘葵二号”、“甘葵三号”,到国家级绿色葵花生产基地以及与国内大型的葵花炒货企业的“结亲”,葵花的几次“变脸”,都使其附加值不断攀升。

  甘南县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拥有耕地279.6万亩,土质适宜葵花种植。但前几年,农民种植葵花的积极性并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音河镇山湾村农民任军对记者说,过去他只种了8亩葵花,销售到村内和邻村,一斤还不到1元钱。而今年他种了78亩,产量3万斤,卖给内蒙古知心仁集团每斤1.5元左右。葵花的变脸让甘南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前些年,为改变葵花原字号销售的面貌,县里成立了东北唯一专业的向日葵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甘葵一号”、“甘葵二号”、“甘葵三号”系列优势品种。2001年那年,在兴隆乡东兴村有个千亩“甘葵二号”种植示范区,在研究所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统一种植,统一施肥,并建立了田间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秋天,东兴村农民仅葵花一项就发了财,向日葵研究所回收种子15万斤,价格每斤1.5元。村民任超峰种了34亩“葵花二号”投入70斤种子和10袋化肥才1000元,秋后收了1.1万斤葵花,仅卖种子就收入1.65万元。

  由于依托自然优势,生产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种优势,甘南向日葵享誉全国。通过检测,被省农牧渔业厅批准为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2年,甘南县生产的“音河牌”葵花籽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标识。今年,全县葵花种植面积近80万亩,良种应用率达90%%以上,优质葵花籽总产量达2亿斤,创产植2.6亿元。

  如何让自己的优质葵花走向全国,为此,全县先后建立起查哈阳、宝山、东阳、长山等四处大型向日葵批发市场。同时,在该县主要交通要道、围城沿路还建立起几十处葵花销售集散地。每年都有浙江、江苏、山东等全国各地400多位客商在甘南搞葵花经营,加之本县及周边800多名葵花销售“经纪人”,年销售葵花在3.5亿斤以上。

  改变了原字号的面貌,甘南葵花在慢慢增值,但要彻底改变葵花的命运,做大“甘葵”产业品牌,必须与龙头企业结亲。

  该县不放过任何机会展示、推介家中“靓女”,终于打动了国内唯一获得绿色食品标识和HACCP体系认证及沃尔玛在华的唯一葵花炒货供货企业———内蒙古知心仁集团。该企业将投资6.1亿元在甘南县建设葵花产业园:包括“甘葵”系列种业开发、生产加工葵花炒货和葵花市场建设三个子项目。三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创加工业产值10亿元、种业收入2000万元、市场交易额12亿元,实现税金5000万元,安置就业7100人,全县农民可增加收入亿元以上。2004年11月,该项目合同已签订,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80%。

  甘南葵花的几次“变脸”,使其身价倍增,农民也尝到了甜头。(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