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董存瑞妹妹洒泪送“亲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8:18 沈阳今报
  郅顺义的河北丰宁家乡代表前来悼念。汪兴宇摄
董存瑞妹妹洒泪送“亲哥”(图)
接受专访的董存梅。汪兴宇摄

  昨天,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代表、雷锋团代表都从各地赶来沈阳,为了见英雄最后一面。

  郅顺义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回龙岗革命公墓举行。哀思,已不只属于个别人。

  今报讯(记者赵彤)今天上午8点,在回龙岗革命公墓,将举行董存瑞生前战友,全国特等战斗英雄郅顺义的遗体告别仪式。小学生信别老人

  “血浴沙场战功显赫洒忠诚,良操美德英雄本色践终生。”这对挽联概括了郅顺义作为全国特等战斗英雄的一生。

  灵堂里,摆着各地送来的花篮,贴在墙上的一封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是希望小学的董存瑞中队、黄继光英雄中队的小学生们送来的信。“他永远地走进了我们的心灵深处,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信中还记载了郅顺义为小学生们做校外辅导员讲故事的情景。家乡凭吊“顺义桥”

  9月6日,在得知郅顺义病故的消息后,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小河村,父老乡亲自发聚集到顺义桥上表示哀悼。87年前,郅顺义出生在这里,他让这里的乡亲感到荣耀。

  “老人一直惦记着家乡的人。2001年特地拿出自己的积蓄新修了那座桥。”昨天下午4点钟,丰宁县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林和记者讲起最后一次看到老人的事情。

  赵林说,小河村的村民生活较贫困。村里有一条潮河,每到涨潮水时就会漫过桥面,因年久失修,小桥破烂不堪。2001年,郅顺义自己掏钱,帮助村里重修了一座桥。

  “不但可以走人,还可以走车,村里人来来往往都方便多了。”为了感谢老人,当地百姓把这座桥叫做“顺义桥”。来自各地的追悼

  昨天,董存瑞的亲妹妹董存梅从北京赶来。昨天晚上8点,雷锋团代表、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的代表、董存瑞的牺牲地隆化县的代表、董存瑞家乡怀来县的代表都已赶到郅顺义老人的家。

  今天早晨6点,众人会在回龙岗革命公墓一起为老人送行。据悉,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也会在今天早晨8点赶到沈阳,送郅顺义老人一程。

  生活里的“亲哥”

  今报专访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

  今报讯 (记者赵彤)鞠躬,再起身,脸上已满是泪水。

  昨天上午11点多,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再次从北京赶来。她上一次见到的是病榻上的老哥哥,但此次,面对的却只剩一张照片。最后一面董存梅今年68岁,在8月份得知郅顺义老人病危的消息后,就曾专程来沈探望。

  “癌症晚期。我知道那可能是最后一次见老哥哥了。”董存梅回忆说,当时身在病房中的郅老病情很重,怕老人见到董存梅太激动,郅顺义的大儿子只轻轻地说:姑姑来了。但在看到董存梅推门进来时,老人还是强挺着坐起身,握着董存梅的手足足两分钟。

  “那次陪我一起来的还有我侄子的儿子,老哥哥一眼就认出来了,还叫出他的名字。”董存梅说,那一刻她很感动。“他一直惦念着我们一家人,连小孩子他都惦记。”同一战壕出俩哥哥

  “老哥哥(郅顺义)和我哥是同一个战壕里出来的战友,我哥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他(郅顺义)就代替我哥,像亲人一样照顾我。”董存梅说,两个人一直兄妹相称,她叫郅顺义为亲哥,老人则亲近地叫她:妹妹。

  从1950年9月,董存梅在全国英模代表大会上见到郅顺义以后,郅董两家就经常通信、打电话。在1994年退休之前,每当出差到沈阳,她都会抽空到哥哥家坐坐,兄妹俩聊聊天。只想到战友安全

  董存瑞在炸碉堡的时候,究竟喊了什么?在文艺作品中,常见的答案是:为了新中国,前进!但董存梅说,董存瑞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郅顺义说的。

  “我问过老哥哥,他说我哥举起炸药包的时候,时间紧急就那么几秒钟。郅顺义看到后,着急往前冲,我哥就冲他喊‘卧倒,卧倒,快趴下’。当时情况危急,我哥一心想着战友安全。”

  郅顺义告诉她,那时董存瑞刚刚19岁,炸碉堡前主动要求年长有经验的郅顺义做掩护。在炸碉堡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在尽全力提醒战友小心。

  老人最后的日子

  专职护士眼中的郅顺义

  “硬汉、乐天派、故事大王”,这是专职护士邹德莉眼中的郅顺义形象。是条硬汉

  邹德莉说,郅顺义是一个从不呻吟的病人。

  郅顺义患的是胃癌,经常要做透析、化疗、打针。每当刺到他的痛处,他的身体就会不自觉地颤动一下,不过,他从来不会叫出来。

  到了后期,由于郅顺义老人的凝血机制比较差,鲜血经常会从老人的针眼里倒流出来,而且流个不停。“那是很折磨人的,病人要承受的痛苦也是巨大的,几乎每个病人都会大声地呻吟,”邹德莉说,“不过,郅老从来不会,我当了护士这么多年,像他这么坚强的人还是第一次遇到。”

  乐观面对绝症在高干病房护士们的眼里,郅顺义绝对是一个乐观的老人。扎针时,他会和护士们开玩笑;照相时,他像孩子般摆起各种各样的POSE;需要他配合治疗时,老人更是会笑呵呵地撸起袖子:“往这扎。”

  邹德莉说,每次打针,郅顺义老人就会像孩子一样笑呵呵地和自己商量:“扎针很疼的,能不能不扎啊?”“打仗挨枪子你都不怕,难道还怕扎针?”“当然不怕,俺是战斗英雄!”

  “郅老,我们想和您合张影。”自从郅顺义老人住进医院,一些群众慕名前来探望。每当他们提出合影的要求,郅老从来都不会拒绝,“你站我左边靠后一点,对,就是这!”郅老就像一个总指挥,为大家安排好各自的位置。“他的表情特别丰富,每次相片一出来,他都是照得最好的那个。”

  今年8月7日,郅顺义的病情恶化,护士们看着他,忍不住掉眼泪,举起的针落不下去,“他撸起袖子,反过来安慰我们:‘孩子,来吧,我不疼,尽管扎。’”

  听他的故事特感动

  邹德莉说,老人在医院的时候,经常给护士们讲故事。“几十年以前的事情,他都还能记得清清楚楚。”

  今年除夕,刚好赶上邹德莉值夜班,“在这时候不能和家人聚在一起,我有些失望。”老人看出邹德莉的心情不好,便给她讲了段解放战争时的往事:“那天刚要吃饭,就传来了敌人就在前方的消息,我们立刻赶了过去……等到消灭了敌人,已经到了凌晨,连长让炊事班焖了一锅小米干饭,就算过了一个除夕夜。”

  听老人讲完,邹德莉的心情好了许多,“他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讲的故事每次都让我很是感动,想想他,看看自己,我就明白了许多。”记者陈一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