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师啃弃饼“润物细无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8:19 沈阳今报
教师啃弃饼“润物细无声”(图)
  在8日下午的兰州市,师大附中补习班上,60多岁的班主任张老师为了教会学生节约,将一名学生吃剩扔进垃圾桶里的半块饼子拣起来,当着全班80多名同学的面吃了。此举引起许多人不同看法。有人赞赏,认为张老师言传身教,给学生以“震撼”的教育;有人则认为老师的行为值得尊重,但其方式过激。(9月11日《成都商报》)

  周明华(编辑):张老师通过自身能够做到的一次节约行动去影响孩子,触动他们幼小的心灵,而非简单说教向孩子们灌输。老师的职责就是“秀”给正处在人生观形成关口上的孩子们看的,让他们学习知识、明辨对错。这种“秀”与明星的“秀”是大相径庭的。而且,老师的行为足以影响孩子的心灵,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马龙生(市民):对老师当众吃掉学生弃饼,有人“尊重道德行为,否定教育方式”。我以为,这其中有价值观的冲突,也有认识角度的不同,更有因生活经历、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认识深度差异。

  先说价值观的冲突。张老师这样挨过饿的人,对粮食的那份感情,是别人所理解不了的。当今社会,类似这样的价值冲突应该尊重。但是,作为一个社会,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主流价值观。尤其在中小学教育中,提倡节俭,言传身教,都是主流价值观从内容到形式的体现。

  再说认识角度。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存在着一个悖论:老师当众吃弃饼,那是在“恶心”学生;老师讲道理,又会被认为是贫乏的说教,更有嫌烦不听的理由。就这件事来说,如果张老师和风细雨地讲道理,是否能够起作用?看看大学食堂每天要倒掉多少剩菜剩饭,看看洗衣房、浴室里每天要浪费多少水,善意的节约提示,各种各样的“言教”又有多少?作用又有多大?

  再说认识深度。在学生们看来,一个饼子花多少钱买的,它的全部价值就是多少钱;而在张老师们看来,粮食、能源等商品,是一种“充裕时有价,短缺时无价”的特殊商品,不能用眼前的市价来衡量其价值,节约粮食的深刻意义,很多学生并没有悟透。

  何卫东(职员):时代不同了,对老师的要求虽然不能完美如“圣人”,但是至少不能否认“言传身教”的原则,教育如果说一套做一套是不可能成功的。身教就要先修养自身,而要以正直示范于学生,这其中就包含了许多名利的牺牲。没有一点牺牲精神,没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没有对学生的真心的爱,是不可能做出像张老师吃弃饼的举动的。今年老师节上,温总理对教育界寄予“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的期望,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