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亲赴南汇转移现场 目睹台风中撤离情况转移后他们有鸡腿吃有老酒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9:18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 (记者吴晓青罗水元)撤离人员16万!记者亲赴南汇卢潮港,目睹转移情况。据悉,本市转移人员最为庞大的一线海塘就发生在这里。

  探望丈夫遇台风

  今年31岁的刘爱英,刚刚从江苏盐城阜宁县城赶到卢潮港探望丈夫。昨天下午1:30分
,她的丈夫刘和和老乡们同时接到老板的通知:强台风要来了!马上紧急撤离。刘爱英连忙带上随身的褐色小包,里面塞满了日常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刘爱英告诉记者,没有想到她刚到这里第3天就遇到强台风,有点不知所措,但她和老乡们都享受了“贵宾待遇”———小面包车专车接送到秋萍学校。

  吃得不错住得舒服

  “我还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吓人的台风!他(丈夫)说只要与老乡在一起就可以了,不会有什么事情的。”昨天傍晚6点刚过,刘爱英和丈夫吃晚饭,两只大鸡腿、黄瓜和芹菜味道格外香。

  一间教室里,几个工人还围着课桌喝起了“老酒”。“单位派人送了饭菜过来,我们搬来时,还买了些菜,这里吃着安全、舒服。”正拿着“双沟大曲”的民工说,这里有水、有电,住宿虽然简陋,但安全方便,他对这次转移很满意,他准备喝完酒后好好睡上一觉。在秋萍学校,每间教室里都放了两桶纯净水,黑板上都贴着有关住宿注意事项的告示,每个门口的垃圾箱里,都堆满了空饭盒,地上、课桌上已铺上了席子、被子。

  台风中寻找老乡

  在泥城县泥城小学的转移现场,记者看见一个工人在四处找人,满脸焦急,围着整个小学转了三四圈。

  “下午3点多,包工头说台风来了,必须撤离!但人实在太多了,我和老乡分开了,他被转移到泥城县影剧院,我被送到小学里。”这位工人叫张小平,早在半年前,他和一位老乡从江西到上海做木工,受老乡家人委托要照顾好老乡,两人从来没有分开过,现在他万分焦急。

  在记者的帮助下,张小平终于拨通了老乡的手机,并告诉了对方详细地址。但他挂下电话不到一分钟,还是不放心,叨念着四处询问泥城县影剧院的地址。“他肯定找不到这里,我还是去找他吧!”转眼,张小平跑了起来,消失黑色雨中。

  “这里满了,现在人员转移到泥城影剧院,马上!”泥城防汛指挥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对着手机竭力喊到,满脸都是雨水和汗。

  芦潮港码头“很危险”

  昨天下午五点半左右,记者赶到芦潮港码头时,码头铁门紧锁,值班室里坐着十余个工作人员。“不能再进去了,台风就要来了,很危险!”值班人员告诉记者,接到台风黄色预警后,码头就关了。

  记者还是坐车,穿过五百多米引桥,来到码头上。码头已空无一人,狂风大作,冷雨直下,咆哮的海浪一浪紧接一浪,从乌云下海天交接处扑面而来,发现阵阵响声。

  记者下车“体验”了一下。风雨中,记者穿了四五次,才将一件雨衣穿上。陪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风力已达到了十级左右。由于风大力,记者在码头上只呆上几分钟就马上撤离。

  “我们是老‘运动员’,一车一车的,十几辆大车,来回运了好多次。”芦潮港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经过上次“麦莎”的锻炼,这次更快更顺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