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师痴”黄奎章 退休20多年仍在当老师(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15:40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文/图本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丘秉春 黄晓萍 藏书18000册 在广州市黄埔区的教育圈里,黄奎章算是个名人,因为他已经“痴”了二十多年。但直到上周,80岁的黄奎章才第一次答应面对镜头。因为在此前的几十年里,不管谁提出请记者采访,他都会追着去阻止:“有什么好说!有什么好说的!” 黄奎章有18000册藏书,但他不算书痴,他只是穷尽毕生精力,敞开大门,请孩子们进来读书。黄奎章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一种身份:老师。如果可以生造一个词,黄奎章就是个“师痴”。 财产 廿多个书柜 黄奎章,瘦瘦小小,1000度近视,穿一件对襟布衫,敞着领口,趿拉着一双木屐,头发像他最喜欢的鲁迅先生那样怒竖着。三室一厅对这个独身的老人也许大了些,但他用20个两米高一米宽的大书柜填满了整个空间。在每个书柜上,都有一条“书约”:“式天图书,恕不外借。窗前树下,任君驰骋。” 孩子们可以随便从书柜里拿那些看上去也上了年纪的书看。孩子们总是不自觉地挑选《唐诗宋辞选》、《古文观止》这些尽量和考试有点关联的书籍,而实际上,这里大部分的书,对他们提高这学期的语文成绩,似乎都没有多大帮助。 人物回应 罗顶救子有望 本报讯记者杨媛、实习生朱丹璇报道:本月8日《羊城晚报》登出《罗顶:33万字小说救子》的报道后,许多好心市民通过记者“急找”报道中的主人公,要帮他介绍工作、要帮他儿子治病、要鼓励他坚强不息……在好心人涂先生的帮助下,罗顶得到了一份编写人物传记的工作,下周一他将在新单位上班并搬进单位宿舍。 罗顶说,他会继续给出版社投稿:“我长年在广州工作,给儿子的爱太少……等工作稳定下来,国庆就把孩子从湖南接到广州看病。” 痴心 上门看书即招待免费茶饭 1983年,黄奎章刚刚从86中退休。他有国家分给他的房子,还有退休金,他感到很满足。只是离开了学生,只有自己和这满屋子的书,他开始觉得不快乐。第一批学生是被这书屋吸引来的,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向往黄奎章的书屋。 黄奎章很乐意看着孩子们和自己一样痴迷这些书,他乐颠颠地打扫好房间倒好茶水等待学生们来,他乐颠颠地步行一个小时去买菜,回来给孩子们烧菜煮饭。他更享受和大中小学生们一起讨论人生,讨论学问。有时候,他会鼓励学生们写一点读后感,他就用钢笔一笔一划地抄写下来,装订成手抄本。 因为喜欢《老子》中的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给自己的书屋取名“式天斋”。“式天,也就是法天的意思”。式天斋的一些铁杆学生后来都成了理工类人才,但在这个小小书屋中享受的文史熏陶,让他们终身受益。 感伤 孩子读书少了变功利了 现在大部分的时间,就只有黄奎章和20个书柜作伴。黄奎章的书柜里躺着清朝线装的《杜工部集》,柜顶上摞着一排《胡适全集》,这些他钟爱的宝贝,渐渐地蒙上了灰尘。“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他们读书少了,也变功利了,以前那种热烈的讨论现在几乎没有了,”黄奎章就是为这个感到一点点失望,“我在他们第一次来时,都会首先讲清楚,我不负责你的考试,想让我帮你辅导这篇课文?别找我!” 在2005年的一个下午,一个看书的女孩向黄奎章提了个问题:“我不喜欢语文课,总是那些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学好语文?”黄奎章不明白,为什么这是20年后的学生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但他还是说:“有一个人,他有一把锁,他请了个锁匠,要锁匠帮他打开。锁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研究了各种锁的结构和开锁的方法,就是不行。知道为什么吗?实际上,那把锁其实根本就不曾锁上。” 【黄奎章】 黄奎章,1925年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1983年退休,语文教师。退休22年来免费辅导学生,把自己的家变成免费公共图书馆,藏书18000多册,不求名,不求利。22年来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其中有两名博士生,一名是中山大学的林晓东博士,另一名是中医药大学的赵真品博士。 (金陵/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