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的苦行僧—记盐池县科技特派员高国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08:23 宁夏日报 | |||||||||
从孩提时的一次意外摔倒,他的人生便与苦难同行。他把这苦难收入行囊,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拖着穿满钢筋的身体,在科技特派员创业的道路上苦行…… 在盐池县王乐井乡官滩村见到科技特派员高国强,矮瘦的身躯由于脊柱的严重侧弯而显得极不协调,右肩也高高突起,饱经沧桑的脸上,嵌着两个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神中泛着睿智的光芒。
成为科技特派员之前,高国强是盐池县农业技术服务站的高级农艺师,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他,却只觉“年年人不同,岁岁花依旧”,一腔热情如撞在海绵上,无处着力。 2003年,高国强积极申请加入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这一下突然感觉抓住了开门的把手”,回想起往事,高国强激动不已。说话间,记者发现他嘴里少了颗门牙。 原来,即使高国强这样的身体状况,他还是骑自行车穿梭于乡间。就是在三年前的冬天,他骑自行车捎一袋化肥,下坡时车子陷入沙子,车把翘起来把一颗门牙磕掉了。其实,对于高国强,失去的不仅是牙齿…… 四年前4月的一个周六,高国强在盐池县花马池镇王庄村搞技术示范,他5岁的孩子突发高烧,等他赶回家时,孩子没了。丧子之痛,痛何如哉!然而,高国强并没有倒下,过了一段时间,他瘦弱的身体又摇晃着出现在了乡间。 在盐池县高沙窝镇,高国强在“大路菜”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以超常的耐心说服农户规模种植适合远销的以色列R-144西红柿,促使形成了现在声名远扬的高沙窝镇西红柿基地。他也在此探索了旨在提高园区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技术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去年,高国强来到被列为全区51个自治区级贫困村之一的盐池县王乐井乡官滩村,开始了他的科技特派员创业生涯。他基于在发展西红柿种植上的成功经验,打算在此再现一个高效起步的“高沙窝模式”,但因温室工期延误,直到年底才陆续建成,错过了定植的时期。为使农户不受损失,高国强因时因地安排了一茬油菜,然后采用黄瓜营养钵育苗,于2月中下旬定植。 正在浇灌大棚的官滩村村民马国文说:“有高老师在这,我们就有主心骨了。4月份,霜霉病很严重,高老师住在这儿搞防治,不然就全完了。”他还掰着指头算起了账:“虽然这是头一年,一茬油菜每棚收入1500元,黄瓜收入4000元,总计在5500元以上”。 种温棚需要水,为了用好附近哈巴湖极其有限的地表径流池塘水,高国强首次提出和设计了温室和大棚的复合模式,土地利用率由55.6%提高到80%,达到了节水节地的目的。高国强还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帮助农户引进优质西红柿品种,指导农户自己育苗,初步实现了温室、大棚的本土化,显著降低了成本。 在种植上,高国强借鉴国内外高效开发利用沼渣的经验,指导农户施有机肥,生产出的官滩黄瓜在盐池市场极受欢迎,每公斤高出其他黄瓜0.3元。高国强指着村子东边的一片荒地告诉记者,他想下一步把这500多亩地也利用起来,好让全村人都受益。 在创业路上,高国强失去了很多,他也用那种“苦行僧”一般的执著实现了自己大学时期因为做手术而失之交臂的硕士梦。高国强在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的同时,坦言还没有获得多少经济利益,他说:“我们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不能把市场风险留给农民,我收获了信任,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本报记者王建宏)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http://www.nxnet.cn)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