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湾大陆求学加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10:53 国际先驱导报

  虽然台湾当局一再阻挠,但是台湾民众来大陆就学的热情不减,台湾企业界不仅身体力行,高管子女纷纷奔赴大陆,而且也对台湾学生的大陆文凭表示欢迎

  国际先驱导报上海特约记者凌飞语报道 9月4日,陈水扁在“青年国是会议”中宣称,“只要阿扁担任‘总统’一天,绝不可能承认大陆学历!”他强调,“政府”不承认大陆学历,不是为了阿扁,而是为了“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如果我们承认大陆学历,现在去
大陆求学的学生就不仅几千人了,‘国内’160多所高等学府严重招生不足怎么办?”

  陈水扁的讲话在台湾引起的反响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绿营“立委”纷纷挺扁,而蓝营和许多台湾民众则认为这一规定毫无道理。

  潮流不可阻挡

  民进党方面反复宣称不承认大陆学历,致使许多台湾学生不敢来大陆就学,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据国台办去年统计,正在大陆就读大学或研究所的台生有4000多人,已经毕业的超过10000人。

  据台湾

留学大陆青年学生发展协会理事长朱荣彬透露,在连宋访问后,大陆方面主动降低台生学费、增加台湾学生奖学金,估计今年台湾学生人数会超过以往。目前,光是台中一市每年就有大约1000多人来大陆求学。

  更令台湾当局恐慌的是,许多学生不仅喜欢到大陆学习,更想将来在大陆找工作,落地生根。1999年到北京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的朱荣彬,原来只想拿个大陆学位,并未考虑在大陆就业,可是,随着两岸经济实力逐渐拉近,大陆对台湾学生就业管道不断放宽,加上台湾当局迟迟不承认大陆学历,他预计在明年拿到北大博士学位后,将在大陆大学院校寻找合适教职工作。

  蓝营“立委”争相求学大陆

  在来大陆就学的学生中,众多台湾“立委”的身影格外引人瞩目。今年,无党籍“立委”高金素梅被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录取一时传为佳话,而事实上在高金素梅之前,许多泛蓝“立委”都是中国大陆大学的毕业生。

  国民党“立委”王昱婷1996年就到北京大学攻读经济法硕士,那时她尚未踏入政坛。王昱婷说,台南当时有不少台商赴大陆投资,经常碰上法律问题,一些长辈就鼓励学法的她去北京念书,了解大陆法律。

  “台湾不开放三通,经济一样逐渐被边缘化;不承认大陆学历,学校招生一样逐年减少”,王昱婷表示,台湾要提升未来的竞争力,一定要培养全球化人才,不能划地为牢,何况赴大陆求学风潮挡也挡不住,不如积极管理,研拟配套措施,撷取对岸之长补己之短。

  而亲民党“立委”沈智慧则是在2年前拿到天津南开大学的企管硕士,目前她仍在该校继续攻读博士班,同时又在中国政法大学修经济法学博士。她说,念书是为了自己好,在大陆念书,还可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变化,她并不在乎学位是否被承认,也不认同民进党当局封闭的做法。

  台商望子女游学“两岸三地”

  在台湾政界人物纷纷来大陆就学的同时,台湾商界的老板们也开始让子女到大陆就学,以培养他们成为适应多个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很多台商的想法是让自己的孩子获得“两岸三地”学历。这里的两岸指的是太平洋两岸,而三地则包括美国、大陆和台湾。因为对台商而言,台湾和大陆都是自己生意的基本立足地,而子女赴美国学习则可以使他们获得一种全球视野。

  在上海待了3年多的敏盛科技董事长杨文仁就是这种想法的实践者。他今年把还在台湾就读小学5年级的双胞胎儿女接到上海读书。按照杨文仁的规划,一对儿女已在台湾接受基础教育,在大陆接受中学教育后,未来再到欧美拿博硕士学位。

  日前,南京大学社会系博士研究生张立针对在长三角地区居住一年以上的台湾人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5%的受访者,不考虑将子女接来大陆就学,其他均已将子女接来或考虑接来在大陆就学。交叉分析显示,高级经理人安排子女在大陆学校就读的意愿,高于一般职员,而企业主或自营商,让子女读大陆学校的意愿,又高于高级经理人。

  不仅如此,这些台商和高级经理人还有长居大陆的打算。90%的受访者已考虑或决定在大陆长期发展。

  台企欢迎大陆学历

  看着这些老板都想在大陆扎根,他们的企业自然对大陆的学历也不会排斥。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学的李昕蓉,今年暑假回台实习时,与台湾企业接触发现,他们对拥有大陆学历的台生并不排斥,有些企业甚至更愿意接纳这样的人才。

  而今年年中刚拿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学位的杨莲福则指出,有大陆学历台湾人,在数以万计的台资企业中普遍受到欢迎,除了是台湾人“比较信的过”,他们也比一般台湾人更能适应两岸差异。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