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履约办鏖战“毒魔”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14:1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居庸关长城脚下,坐落着我军防化兵的最高学府———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在一片高楼之中,有座不起眼的小楼。这里拥有全球一流的“毒魔克星”,这里铸造了一支捍卫和平的“降魔神兵”劲旅,这就是肩负着我国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义务重任的技术保障核心机构———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履约事务办公室(简称“履约办”),他们12次受到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的赞誉,为祖国建立了特殊功勋。

  “降魔劲旅”显神威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成为《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缔约国。诞生于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正式生效之初的“履约办”,也开始了为和平而奔忙的事业。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了2000多次毒气战。日军往地道里注入毒气,致使我国上千居民悲惨而亡。日军战败后,还把大量的化学炮弹投入中华大地的田野、河川……

  “履约办”主任石建华介绍说,在战争已经过去60年的今天,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还一直埋藏在我们的地下或水中,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多数已经腐蚀、生锈,存在严重的毒剂泄漏问题,仍在威胁着中国的和平居民。铲除毒患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履约人”肩上。

  2000年秋,黑龙江省某市,中方协助日方在对日本遗弃化学武器进行挖掘回收作业。据悉,作业现场的危险系数之高实属罕见。作业中尽管有科学的防爆、防化学污染、防辐射等措施,稍有不慎,也有可能引发爆炸,直至造成作业人员的“蒸发”。

  这真是一次与死神的“零距离”接触,也是世界防化史上少有的化学武器挖掘工程。日本方面考虑到作业的危险性,曾出巨资聘请西方的一流化学武器专家现场指导。专家到现场勘察后,觉得技术难度大,挖掘太危险,不停地说着“NO,NO!”

  最终,还是“履约办”的陈海平、王学锋等专家上阵。他们用塑料铲、竹片清理土层,直到露出炮弹。然后,先对炮弹进行科学检测,确认无毒剂泄漏污染后,再用竹片取出炮弹,检查其有无引信、有无苦味酸泄漏后,进行相应的安全处理。经过确认的化学炮弹,先用白色布袋包起,然后用铝塑袋进行第二层防护,真空包装,再套上专业缓冲材料,放进特制的绿色专用箱,编号后送到临时存放点。

  这套纷繁复杂的挖掘回收程序,持续了30多个日夜,1000多枚化学弹、2100多枚普通弹,在挖掘回收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战场”上,专家们挑战心理极限,挑战智慧极限,和一次次险情擦肩而过。

  8年来,“履约办”40多次出征,足迹遍及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挖掘处理日本遗弃化学武器4万多枚(件),被誉为“降魔神兵”、“和平卫士”、“人民的保护神”。

  铸就“防化之盾”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遗弃化学武器的挖掘回收工程,以“高毒、高爆、高风险”著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涉及化学、物理、弹药、工程、机械、气象学等多学科、多专业,在国际防化领域还是一个全新的前沿课题。

  今天多攻下一个难题,明天的和平就多一分把握,这是“履约办”人员心中不变的信条。已有50多年面对“毒魔”经历的专家陈海平,毅然挑起研制“日本遗弃化学武器挖掘回收工程风险评估研究与运用”的重担。他说,挖掘回收工程风险评估最大的难题,还是如何掌握“殉爆规律”。事实上,在毒剂弹的殉爆复杂性能上,包括混合埋藏的不同类型弹药的殉爆量研究上,几乎都是空白。而从后果来看,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产生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甚至造成灾难性“危害链”,假如遭遇500枚高性能毒剂弹殉爆,其毒剂就可能危害到一个中等城市……专家陈海平带领科研组知难而上,整合流体力学、边界层气象学、大气扩散数值计算、计算机科学等理论,建立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回收工程理论体系,创建回收工程模式,研究开发安全评价、探测、挖掘、鉴别、环境监测、防护洗消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进而创造了世界化学武器处理高科技成果研制史上的纪录,并深入探索复杂地形化学救援、反化学恐怖世界性理论难题,为应急救援、预警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进入新世纪,核化生应急救援及反化学恐怖袭击的问题日益凸现,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实施研究对策。在这一领域,我国也要有自己的“猎狐”行动。近年来,“履约办”集中优势兵力,解决了次生化学危害的效应评估、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技术难题,完成了“基于网络的化学灾害事故危害评估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等一系列课题,为科学实施反化学恐怖提供了战略性决策依据,先后取得12项重大科研成果。

  一次又一次出征,一支当代防化科技新军在崛起。在“履约办”门前,有3面高耸入云的旗帜: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一面蓝色的象征和平,一面绿色的代表全球环保。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履约办”要让和平永驻人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