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教时评:由总理郑重倡议想到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00:3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在中国第21个教师节,温家宝总理郑重倡议,教授、名师要上课堂,给学生讲基础课。他说:“有一句名言,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我们现在许多学校,教授、名师不上课堂,这种做法应该改变。”

  报道说,温家宝总理还深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当年上课的情形。他说,大家都是从学生过来的,知道老师讲过的每一堂课,在学生心目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终生难忘。教
授、院士要上课堂,给学生讲基础课。他希望把这样的传统在各个高等学校推广下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精神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英国教育学家纽曼所说的“知识传播之地”,大学教师首要任务当为教学。因此,名师就该上课堂,就该给学生讲基础课。

  这个不该成为问题的事情,在今年的教师节却被总理郑重提出,让人感慨。

  总理之所以如此郑重倡议,很大程度是因为很多大学远离了大学精神,很多大学的教授、名师对教学已经不感兴趣,远离了课堂,不给学生讲那些“浅薄”的基础课了。时下,很多大学教师都认为,只有二、三流教师才会认真上课,教学再有水平也没用,大师们、专家们,看重的是科研,是成果,怎会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教学上?

  远离学生,如何称“师”?怎配“教授”?如此悖论,必须改观。

  究其实质,“名师”不进课堂,不教基础课,不全是“名师”之德问题。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晏才宏之死,在国内引发了一场大学好老师之辩论。

  大学老师究竟应以育人为主还应以科研为主?目前的“论文=职称”的评价体系,将把老师引向何方?通过这场争论不难看出,高校教师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是大学里“劣币驱逐良币”、名师与大师远离课堂、远离基础课的体制原因。

  可以说,教育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解决,评价导向不变化,名师就难以进课堂,教授就不愿意教基础课。

  教学、科研都是高校的功能,但教学永远应是第一位的。据9月11日《深圳商报》报道,今年的教师节,恰逢我国执教化学基础课时间最久的南开大学申泮文教授90岁华诞和执教65周年。

  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的申泮文,至今仍然活跃在基础课教学改革第一线,亲自为南开大学本科生授课。在“大师”进课堂如凤毛麟角般稀奇的今天,申泮文的行为难能可贵,让人钦佩。

  笔者以为,我们应该推崇申泮文的精神,但更应该注重“环境”与“土壤”建设,以优良的制度环境,明确的价值导向,激励更多的名师进课堂,教基础课,以涌现越来越多的“申泮文”,而避免出现“晏才宏职称悲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