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王鸿举呼吁别把民工叫“棒棒” 本报开通热线讨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05:01 重庆晨报
王鸿举呼吁别把民工叫“棒棒”本报开通热线讨论(图)
市长王鸿举与会发表讲话,深情关心民工。本报记者黄宇摄

  称呼“棒棒”也是民工歧视,希望用爱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如何减少歧视?本报今起开通热线请市民讨论

  本报讯(记者宋岩实习生李智)“棒棒”这种称呼其实也是对进城务工农民的一种歧视。昨日,在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管理工作会议上,市长王鸿举呼吁,市民要消除歧视,把农民工当作亲兄弟、亲姐妹,用爱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9月13日起,《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是目前全国首个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管理办法。

  人均1.7万元留给城市

  我市目前每年有600多万农民工兄弟外出务工,并且每年都将新增40万农民工进城。王鸿举称,农民工进城干的是最苦、最累、最险、最脏而工资又是最低的活。据调查,矿山井下一线从业人员80%%—90%%都是农民工,建筑工地脚手架上作业的工人80%%以上都是农民工。

  “他们非常辛苦,他们干了城里人不愿干也干不了的事。”王市长透露,根据专家测算,1个农民工平均1年创造的价值为2.5万元,他们平均1年的薪水为8000元,他们将1.7万元留给了城市。

  真心接纳真诚服务

  “他们给城市带来变化,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王市长表示,他们身体很累,他们的心理也很累。这种累来自城里人的歧视、来自他们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据市农业局劳务办问卷调查,进城务工农民遭遇城里人歧视的比例高达92%%!王市长称,从道义上讲、从经济发展上讲,我们都应该像亲兄弟、亲姐妹一样爱他们,要做到真正关心、真心接纳、真诚服务。“城市人、农村人,进了社区就是一家人;城市人、农村人,都是政府关心的人。”

  请市民参与讨论

  对目前城市里很多被我们称作“棒棒”的农民工,王市长称,“棒棒”的称呼也是一种歧视。那我们到底在哪些地方无意间对农民兄弟造成了伤害,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称呼“棒棒”?本报今日起开通热线966966,希望市民参与讨论。(关于讨论详见今日第19版《声音》)

  《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居住证:统一称为《重庆市流动人口居住证》,在本市进城务工的农民办证费用2元,在渝中区、江北区、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高新区、经开区、涪陵和万州13区流动暂住的重庆籍进城务工农民实行免费办证,非重庆籍的农民工办理居住证由本人缴纳。

  在本市范围内跨区县流动务工,居住证实行“一证通”,从一区到另一区不需再办居住证。

  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不与民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执法部门可对用人单位罚款5000元。

  品牌:重庆民工有自己的品牌———“重庆师傅”在全国的名号是响当当的。2003年,通过向社会征集名称,重庆师傅作为重庆劳务的品牌名称开始向社会传播。本报记者宋岩实习生李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