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国时评:“生活质量指数”的人本特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07:52 新桂网

  新桂网

  目前发布的首份《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给100座城市的生活质量排序,深圳、东莞、上海、北京位列前四位。这份报告首次用“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替代GDP指标,该指数包含12个方面,正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最熟悉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据《今日安报》9月14日报道)。

  与过去一直沿用的以GDP指标衡量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考核指标体系相比,“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恐怕更具有人本意义。其实,单纯以GDP指标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其缺陷实在明显和突出。因为在单纯的GDP考核体系中,我们关心的只是经济增长和国民产出的最大化,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好遮百丑”。“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考核体系就不同,它关注的重点,是通过民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更具人性化的指标,来衡量我们的收入分配问题,以及其他与全体居民的福祉紧密相关的各种问题。再者,以GDP指标为主的考核体系,过分单纯地突出了对发展速度的考核和褒奖,使得各地所反映出的发展速度泥沙俱下、杂质甚多,故而不仅会成为某些地方官员出“政绩”的载体和舞台,甚至还成为提升公共福利水平和民众福祉的严重障碍。以往的实践证明,在单纯GDP增长背景下的民众,不仅难以从GDP增长中真正受益,更反而成为某些官员以GDP为自己勾勒“政绩蓝图”的“牺牲品”或替罪羊。15年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曾出台了一个“民生发展指数”,把人均寿命、教育程度等主要的“民生指标”,列入到了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之中。而在我国,对各地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的评估评价中,相关的“民生指标”恰恰被人为遗漏或过滤殆尽了,致使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严重隐患反而被长期掩盖和包庇起来。所以说,诸如“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这样的“民生指标”,往往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究竟有无真正实效的关键所在。当公民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分配等最基本的“民生指标”贯穿于其评价体系时,所谓的发展观才能真正地落实下去,而人民福祉才不至于仅仅成为停留在某些官员口头的靓丽词藻。

  作者:候玉红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