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津“夺命急弯”考验问责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08:04 重庆时报

  赵泾渭

  近日,《重庆时报》连续报道了江津油溪镇大桥桥头90度直角急弯,4年间酿成至少20辆车葬身桥下,被当地群众称为“夺命急弯”、“夺命桥”的事件。看着触目惊心的现场照片,遇难者亲属痛不欲生的号哭犹在耳畔。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车辆通行提供便捷的大桥,何以成了黄泉路上的“奈何桥”?

  一问谁是“夺命急弯”始作俑者?

  9月13日见报的新闻照片,让“夺命急弯”的惊险一目了然。记者现场开车体验,以60公里的速度匀速行驶,直到距弯道口七八米时才能看到大桥,并要立即转一个急弯,急忙制动,竟也惊出一身冷汗。

  笔者是外行,不懂得道路、桥梁设计知识,却知道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无论是怎样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安全二字!当初的设计者何以能忽视了这么重大的安全隐患呢?是桥梁和道路设计脱节,还是本身就没把弯道当回事?

  二问是谁漠视20辆车栽下桥?

  据报道,4年来有关部门仅在该处设过3个转向标志,相关部门如今终于决定要在这里设置减速带了。有驾驶员质疑:“4年前就该做的工作为何现在才做?”

  如果说“夺命急弯”有设计缺陷,其实也不是没有补救的办法。有专家谈到,只要有科学合理的警示标志,设置了有效的减速带,切实加固大桥护栏,完全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然而,现实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车祸发生后,被撞断的、没有钢筋的护栏重新立在原地就算了事;记者采访时,相关部门解释不是没发现安全问题,而是经费有困难。江津市交通局等主管部门有关人士对记者的回答是,我们一直在不断改进,今年就汇报过两次。我们只负责监督管理,以前的事不清楚……

  一方面是血淋淋的车祸不断发生,一方面是相关职能部门“按部就班”地应对。难道真像职能部门声称的那样他们没有错,错的仅仅是驾驶员超速行驶?

  三问幸存者是否有人“咬住不放”?

  4年至少20辆车葬身桥下,击碎了多少个原本幸福的家。然而,车祸不断发生,幸存者和遇难者的亲属是否也曾发现过,除了车速问题,是否还有别的问题导致悲剧接连上演?

  其实,我们除了自己遵守交通法规外,也有责任和义务向有关方面反映交通安全问题。笔者相信,作为幸存者或遇难者亲属,一定有人曾经发现并质疑过“夺命急弯”隐患。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咬住不放”,没有做到“讨不到说法不罢休”。

  正是由于我们的“放弃”,纵容了职能部门的麻木;正是由于我们的“忍耐”,伤害了更多后来的无辜者。

  四问何时问责“夺命急弯”?

  高一米、宽半米的护墙,在4年栽下20辆车之后,终于“用了半天时间”就垒起来了。施工的工人说:新砌好的护栏再快的车也撞不垮。显然,工人的说法不免夸张。但毫无疑问的是,新护墙的垒砌大大增强了安全系数。

  4年栽下20辆车,半天垒起一堵墙。

  有关职能部门终于迅速采取了有效措施,减速带也即将设置起来。人们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了。

  多事的笔者也要像那位驾驶员那样追问一句:4年前就该做的工作为何现在才做?如果4年前,哪怕是半年前就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最近的两起车毁人亡的悲剧岂不可以避免!

  寄希望于假设显然是苍白的。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类似江津“夺命急弯”的悲剧,就应当以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的问责制问责有关部门,让麻木不仁者不敢麻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