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50公顷“口粮田”拨给白头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09:14 生活报

  湿地简介

  地理位置:小兴安岭山脉北麓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东一百余公里

  面积:21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达11万公顷。

  动植物:有570多种植物和25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包括白头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类保护鸟类,是白头鹤在我国唯一的栖息繁殖地。

  保护级别:省级湿地保护区。

  从我省甘南县出来,我们的车子经齐齐哈尔沿302省道连续前行400公里,在静谧的深夜中进入著名风景区五大连池市。

  第二天一早,我们一口气跑到大沾河湿地保护区所在地沾河林业局。但保护区管理处的赵先生告诉我们,由于修路,进入保护区的林区公路根本不通车,居住在山上的人们只有在冬季路好的时候储存大量生产和生活资料,平时是很少下山的。他说现在什么车都上不去,除了乘直升飞机。

  行驶在通往大沾河湿地林区的专用公路上才确信,路实在是太难走了。在快要赶到湿地边缘的时候,路被横七竖八的倒木彻底堵死。在当地一名林场职工的帮助下,记者换乘摩托车也只是接近了大沾河湿地的边缘。非常遗憾,无法置身于大沾河森林湿地深处,也没能一睹被誉为“修女”的白头鹤的风采。我们在这块神奇的湿地边缘,贪婪地呼吸着森林湿地清新并略带“甜丝丝”的空气。

  北方特有的湿地景观

  临行前,曾经参加过大沾河湿地航拍的本报摄影记者邵国良在给我们介绍有关情况时说:空中俯瞰大沾河湿地,就是一个字:“美!”

  遗憾的是,我们没能从空中领略大沾河湿地独特的魅力。

  大沾河湿地保护区内,河流纵横,泡沼密布。与松嫩平原内的湿地不同的是,大沾河湿地除了大片的草甸外,一棵棵参天大树构成的大片森林以占湿地50%%的面积成为我国北方特有的湿地景观。

  据参与大沾河湿地科学考察的鸟类专家郭玉民介绍,大沾河湿地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白头鹤、东方白鹳、秋莎鸭、金雕、马鹿等。湿地里稀有珍贵植物,动物种类繁多,共有高等植物572种,野生动物2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

  在大沾河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还有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连环湖,当地人称其为“圈儿泡”。面积约800多公顷的连环湖,由大大小小70余个泡沼组成,一条条细小的河流把一个个小湖串连起来,景致颇美。

  珍稀白头鹤的繁殖地

  提起大沾河湿地和湿地上的白头鹤,鸟类专家郭玉民很感兴趣。他告诉记者,为了研究白头鹤,他与其他院校的老师曾多次进入大沾河湿地核心区,并长时间驻留在白头鹤栖息的地方与它们亲密接触。

  据郭玉民介绍,白头鹤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世界神秘珍禽”和“修女”的美誉。白头鹤在1981年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是世界上15种最濒危的鹤类之一。白头鹤的繁衍栖息对生态环境要求极严,既要有森林、湿地,还要有供其觅食的农田。据鹤类专家介绍,过去,人们只在俄罗斯见过400余只白头鹤繁殖种群,其余白头鹤在哪儿繁殖始终是个迷。

  1998年,位于小兴安岭北麓的乌斯孟林场职工高英武,在大沾河湿地麦田里首次发现了两只罕见白头鹤的消息惊动了国内鸟类学家。

  1999年,国家林业局鸟类环志中心与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的生物专家进入大沾河湿地进行科学考察。经过考察,发现至少有10只白头鹤在大沾河湿地筑“爱巢”。这一发现,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发现白头鹤繁殖地的国家。

  据郭玉民介绍,去年,通过对大沾河湿地再次调查发现,目前大沾河湿地白头鹤的数量不少于30只。

  保护区给白头鹤拨“口粮田”

  在大沾河湿地保护区发现白头鹤种群繁殖地的消息引起了国内外鸟类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鹤类基金会曾经多次派出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赴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考察。

  为了保护白头鹤,湿地主管上级部门沾河林业局启动了总面积21.6万公顷的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将白头鹤活动频繁的乌斯孟、北沾河、茂岚、格拉气、五道林等5个林场50公顷土地拨给保护区,作为白头鹤的“口粮田”,确保越冬飞来的白头鹤有充足的食物。2003年,沾河林业局还做出决定,大沾河湿地范围内的9个林场全面停止林木采伐。本报记者李晓满崔立东图为鸟瞰大沾河湿地。(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