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大寨:依然是个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14:06 新民晚报

  史爱珍一家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一户普通“居民”。过去在庄稼地里讨生活的她,如今在虎头山森林公园上班,月进账300元左右。她的爱人在水泥厂工作,每月能拿到800元。此外,家中的4亩地也能增添些收入。史爱珍说:“我们家4口人,这样的收入在村里还算不上富裕。”

  【“大寨”成了商业品牌】

  “在大寨,只要你愿意干活,就有营生,就有钱赚。”大寨村民都这么说。

  今天的大寨,单一的农业经济已经成为过去。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大寨先后拥有了煤矿、水泥、运输、饮品、制衣等诸多行业的企业,同时,以虎头山森林公园为主要标志的大寨生态园区也建立起来了。随着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已降至15%。昔日种田的农民,多数转化为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

  不仅如此,“大寨”两个字已经成为了商业品牌。“我身上穿的就是大寨牌衬衫。”一位昔阳人指着自己身上雪白的衬衫,言语中透着几分自豪。挂着“大寨”牌子的商品如今已有30多种,其影响力并不亚于当年作为乡村样板的时代——“大寨”核桃露、“大寨”铝塑管、“大寨”醋、“大寨”金鹿酒等产品纷纷走出村子,行销省内外。据统计,2004年,大寨经济总收入达到1.1亿元,人均收入5000元,经济收入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500多倍。在大寨的经济总收入中,90%以上来自非农产业,其中工业收入占56%,流通服务业占40%。

  【虎头山变成旅游景观】

  说起大寨,不能不提虎头山。1900亩山地上,如今种植了46个树种、30余万株树木,其间兼有十余处人文景观,年吸引游客二十多万人次。当年“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虎头山,如今被层层松柏染绿了;装点气派的大寨文化广场,掩映在林海碧涛之中;团结沟水塘里,游人泛着小舟;展示大寨创业历史的大寨展览馆,则向游人诉说着这片土地几十年的变迁……2004年,大寨的旅游收入达968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9.8%。

  著名的老劳模宋立英,如今在自家院里开起了旅游纪念品商店。大寨虎、虎头枕等旅游纪念品,带给了大寨人不菲的收入。据了解,目前大寨村从事旅游业的人家占1/3。

  昔日依山而建的阶梯状窑洞民居,挂起了“大寨人家”、“窑洞饭店”等招牌。“住一晚50元。”一家窑洞旅店的老板娘告诉记者。

  【艰苦奋斗精神没有变】

  大寨变了。生活变得更富裕、更充实。但是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

  1955年至1958年,大寨人花费3个冬春对最险恶的狼窝掌反复治理,奠定了大寨人改变穷山恶水的基业。1963年,在遭受特大洪灾、房屋倒塌、梯田被冲垮、庄稼被淹没的情况下,大寨人依靠自力更生,白天治坡,晚上治窝,创造了将受灾家园变成“层层梯田平展展、窑洞排房齐崭新”的奇迹。大寨因此成为中国乡村的一面旗帜,“农业学大寨”在全国掀起。

  如今的大寨,“小有教,老有靠,考有奖”——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全部免费,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金制度,大学生享受奖学金制度。连一些城镇还没有完全达到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寨人的手中已初步建立起来。

  “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和谐村。”专家评述说,“大寨从‘穷’缘村落,变成了‘富’缘村落。这仍然称得上是个奇迹。”

  人民日报海外版(赵晓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