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中美可以同患难 为何不能共荣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14:44 新华网 | |||||||||
新华网9月15日消息 美国《星岛日报》近日发表社评,点评中美关系的动力和阻力。社评说,中美近现代关系史,一言以蔽之:可以同患难,难以共荣华。倘以平常心看,既然能够同患难,荣华与共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这就有一个如何看待国际间的和平竞争的问题。社评指出,如今中国要崛起,犹如春笋穿云裂石,势不可挡。而美国借助于中国新兴市场的潜力,又可以获得发展的新动力,可说是合作互利。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展开北美之行,并在出席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峰会前夕,当地时间十三日在纽约正式会晤了美国总统布什。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莫过于,中美关系是否能够通过这次访问取得一些进展?而要解读这个问题,又不能不从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动力和阻力两方面着眼观察。 动力何在?胡锦涛北美之行,首站行程本来是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计划由于美国的灾情而被推迟,但昨日胡锦涛仍与布什在联合国会议期间会晤。从中美双方的公开表态来看,双方对胡锦涛访美都已做了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可见,双方都感到,目前的中美高层对话机制,以及包括热线联系等一些沟通机制,还不足以充分交换双方对于国际事务和双边关系一些重大原则问题的看法,非进行峰会磋商不可。这个事实本身反映出,双方都确立了采取对话而不是对抗的基本立场,而且都很在意对话伙伴的立场,显见都具有力图推进双方合作的动力。 既然存在动力,中美关系目前又为何出现流连踟躇倘佯揣摩?倘若回顾中美关系史,如果从一七八四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广州黄埔港算起,中美关系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以近现代而论,特别是二战以来,中美双方由不了解到逐渐增加了解,又从几度密切合作,再到几番疏离,两国关系跌宕起伏。不过,纵然是冷热交加,阴晴变幻,如果细细梳理,还有脉络可寻。基本规律是,一旦出现共同的敌人,如二战期间的日本、冷战期间的前苏联、九一一后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中美两国就能并肩携手。然而一旦共同对手消失,两国又出现阶段性的冷和热。显见影响两国合作的阻力亦不小。 阻力何在?二战前,中美之间是美强华弱格局,美国对华关系带有某种程度的殖民政策色彩。富人和穷人之间,尚且难免存在门户之见;富国和穷国之间,即便能够一度合作,也不见得就能够建立真正平等互利的双边关系;弱国无外交,更是攸关世态炎凉的老生常谈。不过,“穷则思变”。中国经过百年屈辱教训,经过半世纪生聚积蓄,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崛起,不再是“吴下旧阿蒙”。中国目前尽管在财力、军力上还不能和美国平起平坐,毕竟拥有和美国对话的资格。此时此刻,富国对于迅速崛起的穷国,又凸显一种猜忌之心,惟恐国家实力受到超越的威胁。这就是阻力的根源所在。 中美近现代关系史,一言以蔽之:可以同患难,难以共荣华。倘以平常心看,既然能够同患难,荣华与共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这就有一个如何看待国际间的和平竞争的问题。 自从人猿相揖别,人类社会的进步,就始终是以自强不息为最根本的动力。美国的崛起,固然得益于二战的偶然机遇,但是,美国将当时国际列强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在国家制度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自强不息,才是美国进步的内在必然原因。自从前苏联解体,美国一国独大,孤独一剑难免冷寂。如今美国经济之所以出现弛缓,主要就在于缺乏激励。民谚所谓“富不过三代”,讲的就是,如果仅仅依赖消费刺激维持繁荣,坐吃山空,必不能持久。 环顾当今世界,要崛起要发展的国家和民族比比皆是,美国是绝对不敢轻易在“龟兔赛跑”中躺下来酣睡。但是,缘何美国对于中国崛起又特别在意?缺乏了解、不知底牌,是忧虑之所在,而缺乏了解又有历史的原因。如今中国要崛起,犹如春笋穿云裂石,势不可挡。但是,中国如果能够多做释疑工作,和美国增强互信,则可以化阻力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和平发展的步伐。而美国借助于中国新兴市场的潜力,又可以获得发展的新动力,可说是合作互利。(来源:中新网) 相关专题:胡锦涛出访北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