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峡工程将对我国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23:34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9月15日电(记者施勇峰、江时强)当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上涨,能源问题牵动世界“神经”的时候,从三峡工程不断传出机组投产,发电能力增强的好消息。

  三峡工程正在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三峡工程设计安装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发电84
7亿千瓦时。这些巨大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修建10座180万千瓦级的火电厂,相当于平均每年减少燃烧原煤5000万吨,每年可减少排放1000万吨可以形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减少200多万吨可以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减少1万多吨一氧化碳,减少37万吨氮氧化物和大量的废水、废渣、浮尘等有害物质。

  据国家权威部门测算,从2000年以来,全国因缺电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2003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有3000万千瓦,2004年达到4000万千瓦,2005年缺电程度有所缓解,但仍有2500万千瓦左右的缺口。

  三峡工程计划于2009年完工,但从2003年起就开始有机组陆续投产发电。三峡工程首台机组于2003年7月10日投产,当年就有6台机组发电,累计发电86亿千瓦时,超出国家下达发电计划的41%。2004年,三峡工程又有5台机组投产,全年发电391亿千瓦时。截至2005年9月15日,三峡工程已有14台机组运行发电,总装机容量达980万千瓦,相当于3.5个葛洲坝电站。其发电能力已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三峡机组投产比计划一再提前,有力地缓解了全国电力紧张局面。

  三峡工程除自身发电外,还在利用其发电收入,滚动开发长江上游的水电资源。国家已经正式授权三峡工程的业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投资开发长江上游金沙江河段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个水电站。这四座电站的装机总容量385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744亿千瓦时,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的发电能力。目前这四座电站中,溪洛渡电站已经全面展开施工准备,向家坝电站开始现场筹建,乌东德、白鹤滩电站已着手可行性研究工作。三峡工程及其滚动开发的四座电站全部投产后,整个装机容量将达467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2691亿千瓦时,将从根本上缓解全国电力紧张的矛盾。

  三峡的电能主要输送到华中、华东地区,这两个地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上海8个省市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0%以上,而两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不到全国的6%,可开发水能资源仅占全国的15%。

能源最为紧张的华东地区其电力历来靠“北煤南运”来维持,其中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缺电最为严重,采煤运煤已成为这一地区的沉重负担,大批火力发电机组经常被迫停产,拉闸限电十分频繁。而在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中,三峡电站是最靠近东部缺电地区的最大电源,与西南地区其他水电站相比,输电距离要少800公里至1000公里。三峡工程向东输电最远到上海的距离也在1000公里之内,这样不仅减少输电损耗,而且使我国能源布局趋于合理,缓解了“北煤南运”的紧张局面。

  三峡工程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另一个重大作用,就是将极大地提高全国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三峡电站为中心的1000公里半径内,全国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海南等省区外,多数省市区都在这个范围内。三峡工程发电后,首先使华东、华中、西南三大电网联为一体,实现“西电东送”,然后逐步形成全国电力大联网,取得显著的联网效益。全国大联网后各水电群之间实现了统一调度,减少了一些水电站季节性弃水造成的电能损失,同时实现了不同地区、不同电源之间的电力相互支持,实现水电和火电互补,从而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全国电力联网实现后,各大电网负荷高峰时间可以错开,从而有效地降低电网的最大综合负荷,提高供电保证率。以华东、华中两个电网为例,华东电网每年最大负荷出现在夏季的8月至9月,而华中电网则出现在冬季的11月至12月。两大电网联网后,联合运行可以获得300万至400万千瓦的联网错峰效益,大大增强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三峡水库库容393亿立方米,可调节库容为165亿立方米。三峡电站可以进行季节性调节,发电调度非常灵活。三峡作为全国电力联网的主力电站,可以担任电网的调峰、调频、检修备用和事故备用容量,改善电网中火电站的运行条件,提高整个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峡工程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直流输电国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