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盟军俘虏眼中的日本法西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01:34 沈阳今报

  新闻导引

  这里记录了一段野蛮历史,有关二战期间日军残酷对待盟军战俘的历史。60年后再来审视,观感仍然无法轻描淡写。

  昨天,美国二战老兵卡特手抚轮椅滑进沈阳二战盟军集中营史实陈列馆,在战俘名录
中指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是陈列馆预展的第一位参观者,也是战俘营最后的盟军俘虏。

  顺着亲历者的眼神,能更为清楚地看到,日本法西斯在这里究竟做过些什么。

  美国老兵哈罗德·卡特,60多年前曾被日本人关押在战俘营中,代号580。

  22岁至24岁,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韶华,他却在恶梦中度过,他身高1.86米,进来时体重200磅,出去时瘦得不到100磅。他是从战俘营的死人堆里被救下来的。

  逃跑被折磨至死

  “有2000多名盟军战俘关押在这里,3年间死亡几百人。疾病、寒冷、饥饿、毒打是家常便饭。”卡特回忆说。

  1942年,盟军在菲律宾战场失利,卡特是海军,在巴丹半岛被俘,当年11月,日军将两千多名有点技术的战俘押到沈阳。战俘们每天在日本人的工厂做工12小时,完不成工作量的都要挨打挨罚。

  战俘们最恐惧的惩罚是单间禁闭,关在阴冷潮湿的黑屋子里,没有饭没有水,不死也剩下半条命。还有一种供日本人取乐的惩罚方式:战俘跪在木箱上,头顶一个装满水的盘子,水不许洒出一滴,否则重来,直到日本人满意为止。再不满意就是一顿枪托痛打。

  “起初战俘被关押在北大营,但是有3名战俘逃跑了,其中的一位是我的战友切斯汀。据说是一位好心的中国人给了他们地图。”

  这位沈阳人叫高德纯,去年已经去世了。

  “他们已经逃到了边境,可还是被抓回来,受尽毒打后击毙。三具尸体扔在雪地上,日军让全体战俘在寒风中站了几个小时,看着切斯汀的尸体我心如刀割。”

  不久日军就修建了这座战俘营,周围由荷枪日军严密把守,此后没有发生过战俘逃跑事件。“我们得保全生命,等待营救。”罗德·卡特说。

  死人堆里捡回命

  一次,卡特病得很重,日本人以为他死了,把他扔到死人堆里。战俘中有一位国际红十字会的医生,发现他动了一下便请求日本人把他拉了回来,卡特捡了一条命。

  卡特此行是携太太和两个儿子来的,两个儿子一位是中学老师,一位是大学老师。

  “我们是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的,父亲一生的夙愿就是要回来看看。这次他如愿了,我们要帮助他把这段历史告诉美国的年轻人,告诉他们日本人是不可以赖帐的。”

  邓永泉,一位在中捷友谊厂工作了50多年的领导干部、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帮助市里做战俘营的复建工作,提供了大量历史资料。

  昨天,他把战俘营一大一小两块砖送给了卡特一家,“卡特先生84岁了,不会经常来沈阳,这个给他做个纪念。这块砖头是你父亲遭受苦难的见证,把它收藏好吧。”卡特全家十分感动。

  暴行,闻所未闻的暴行

  英国少校罗伯特·皮蒂在日记中曾记录:屠杀虽然不曾发生过,但是有2个美国士兵在遭到毒打后,14天后痛苦地死去;殴打则是经常的事情,大家往往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遭到毒打。他在日记的附注中写道:暴行,闻所未闻的暴行!

  共有244名战俘死在了这里。盟军在德国纳粹战俘营里死亡率是1.2%,而在沈阳的战俘营里高达16%。这里被称为“东方奥斯维辛”。当时物资极为匮乏,药品奇缺,天气非常冷,死的战俘很多,都被放在了库房里等到春天才被埋葬。

  记者在陈列馆看到了当年和战俘在一个车间干活的沈阳工人李立水,他还住在厂内,听说美国老兵回来了,80岁的他拄着拐棍慢慢走来。

  “战俘们个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骨瘦如柴,进出厂时都搜身,一天搜四次。日本人拿枪看着战俘干活,我们和战俘中间隔着过道,日本人根本不让战俘讲话。眼神不对都得挨打。”李立水说。

  战俘一天吃两顿糙饭,强劳动量下饿得眼睛花。一次,李立水趁日本人不注意,给了战俘尼尔几根黄瓜,前两年尼尔写信给李立水表达感谢之情。 

  水塔、烟囱,还是老样子

  沈阳中捷友谊厂当年叫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战俘营就建在厂院中。原有大小建筑近30座,占地8万多平方米。有日军办公室、医院、浴室、战俘营房,还有水塔、烟囱、院墙、铁丝网等。

  战俘营遗址其实只剩下了十分之一,几经岁月剥蚀,一些红砖墙面出现酥松,市文物局决定保留两处建筑现有的样貌。修缮时采用了与现在不同颜色的建材,让观众看出过去和现在的区别。这是欧美国家提倡的古建维修理念。

  “这还是老样子。”卡特指着烟囱和水塔说。来到刚刚做好复原陈列的战俘营房,卡特顺着一排排大木床走到自己当年住过的铺位,“这个,0580号,我住过的。”从进门就没有落泪的卡特眼睛潮湿了。他的太太在一旁紧紧握着卡特的手,帮助他平静下来。

  死者名字刻上纪念墙

  当年的日军办公室,现在变成了陈列室,图片及实物分四部分:二战太平洋战场、战俘在奉天战俘营的悲惨遭遇、奉天幸存战俘的新生。楼道内的墙上挂着一块块牌子,牌子上是所有幸存战俘的名录。

  卡特在其中找到了自己。还有一间死者名录室,每位死者有一块名牌,中间围着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卡特及家人在这里沉默良久,祷告良久。

  在户外的一个小广场上,一座纪念墙和一座祭祀坛已经修好,亡者的名字刻在墙体背后,此处可供来人表达缅怀之情。广场的主题是“以史为鉴”是规划设计的主题。营房底层现在还空着,将来这里将作为主题展览的场地,一些即时的、流动的展览将在这里举行。

  别把恶梦带进坟墓

  潜心研究英美战俘营的学者杨竞,走访了大量的幸存战俘及见证人,他说,幸存的美国战俘回国后,多数人仍时常被恶梦惊醒,身体的和心理的伤痛时常折磨着他们。其中有些人借酒度日,有些人封闭自己,甚至有些人自杀了。像卡特这样结婚生子,安度晚年的真是很幸福。

  但是卡特说,虽然60年了,但是没有人会忘记。多年来没有人愿意公开这段经历,但是这些老兵每年都要聚会在一起,一位老兵说;“不要把恶梦带进坟墓”,有个叫约瑟夫·皮塔克的当年战俘写了本书叫《别把恶梦带走》,于是,老兵们开始了诉说。

  一盘珍贵的录像带

  陈列馆有一间演播间,市文物局将在全国和国外收集的大量音像史料汇集此处,可以连续播放一天。其中有一本录像带是从美国档案管理部门拿到的。内容是日本人投降后,美军从重庆飞到沈阳接战俘,可是战俘营里的日本人还不知道日本已经投降,便扣押了美军。经过一番核实后,日军缴械投降,有的还跪地谢罪。

   日本投降后,战俘们迎来解放的日子,看守这里的日本兵就地向战俘们投降。原来是日本兵押着战俘种下的土豆,现在由战俘们押着日本兵收获。大约一个多月以后,美国派来运输机把剩下的一千多战俘接回去了。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改建成中捷友谊厂宿舍。

  最值得一提的人

  王鄂,一位美籍华人,用了十几年时间寻访盟军战俘在奉天战俘营的史实,走访了多位幸存者。在美国,他担任日本侵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2003年开始组织幸存战俘到沈阳“故地重游”,为陈列馆的修建提供了大量史料。 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原先不愿意开口的人找到了诉说之地。王鄂是一位电脑专家,他建立了网站,近期正在筹备把这些史料出版。他最大的愿望是联合现在找到的100名幸存战俘,在美国华盛顿建成一个同样的陈列馆。

  沈阳恩人让我吃了一顿好饭

  1945年8月15日,战俘们解放了。

  虽然暂时还不能离开战俘营,但是卡特他们是自由的。他们从战俘营的水沟中钻出去到处看,“我对沈阳的印象就是那时留下的。现在变化真是太大了。”

  1945年9月,卡特在大街上走着,遇到路人便攀谈,还真认识了一位会说英语的,那人是奉天医科大学的医生,好像姓陈或姓孙。

  他了解了卡特的身份后,把卡特带回家,介绍给自己的家人后,为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那是我3年来吃到的最好的饭。”

  卡特回国后,还与那位医生有过书信往来,但是在1950年后又中断了。“他要是活着应该90来岁了,我希望找到他。我要找到这位恩人。”

  希望知情者与今报联系:电话:22690666。(今报记者高晓红/文 汪兴宇/摄)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