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委拟将环境执法监察系统转为行政机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02:55 第一财经日报 | |
环境污染总体态势仍十分严峻,国家相关部委拟将环境执法监察系统由事业单位转为有实权的行政机关。 昨日,面对40多家媒体,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副局长、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副主任熊跃辉表示:“现在环境污染与治理并没有形成相持的态势,总体仍属于恶化的趋势。”在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看来,造成国家环保总局手忙脚乱的根本原因是 执法队伍 熊跃辉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省以下各级环境监察部门“名不正,言不顺”。 据了解,全国大概有10万人的环保监察队伍,但实际上只有4万人在一线执法。直到现在,地方上的环保监察队伍仍是事业编制,没有统一的机构名称,没有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拨款,没有基本设备的保证和配备。另外,现在遭到诟病的一个现象就是为排污费而执法监察。而相关文件明文规定,允许用20%的排污费作为环保监察队伍的工作经费。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形成有效的执法,就必须在体制上有所动作。 熊跃辉透露,国家环保总局已与国务院中编办沟通,已初步形成了把地方事业单位的编制正式转为行政单位编制的意向。与此相应,财政部也已表态,将对环保监察队伍给予财政拨款。 熊跃辉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刚从四川回来,查看了当地一个工厂污染大案,紧接着他即将奔赴内蒙古去查看下一个污染大案。 环评 “要想改变环境污染新问题层出的局面,就必须抓住首要环节,也就是项目上马之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祝兴祥从环评的角度提出了问题:目前真正实行环评的县级项目只占到30%,地市级只占到50%,国家级好一些,可以达到80%以上。 祝兴祥直言,地方上很多小项目并不需要直接上报国家,地方政府更是为了追求GDP而不认真审核把关。他进一步说:“现在还有一个很不好的倾向,有很多地方环保局带着项目业主一起来报项目,甚至业主都不来,直接让地方环保局把项目报告书带过来。” 新污染 会上三位官员一致认为,环境污染新问题层出是由中国经济整体的态势仍是趋向重化工业所致。 据祝兴祥提供的数据,2002年中国重工业占产业比例为21%,2004年激增到61.8%。“位于长江上游的成都和重庆,两地都同时提出分别要上马炼油厂和乙烯厂两个大项目,最后我们只批了成都。” 而据记者得到的最新数据显示,作为工业生产最主要原料的煤炭,2004年比2000年增产了10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增产3.8亿吨,地方国有煤矿增产1亿吨,乡镇民营煤矿增产4.7亿吨。全国煤矿的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35%,乡镇煤矿的平均资源回收率仅为10%。 如此之大的浪费必然带来巨大的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对此只能是有心无力。 “总局要求我们不欠新账,但实际上我们只能通过查旧污染源来顶替新污染源的增长。”祝兴祥说。(本报记者常菁孙荣飞发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