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拟试点“省直管县”体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05:12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
·核心提示· 近日有香港媒体称,“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启动行政区划改革,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即取消地级市),并实行城乡分治,一时引起各方关注。这一说法是否准确?我国的行政区划将如何调整?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级市又是如何产生的?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及国家有关部门。
·采访名录· 刘 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占斌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周天勇中央党校研究室教授刘维新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现行体制行政成本过大 记者:刘勇研究员,您是“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参与者,香港媒体援引你的说法,“十一五”我国将要取消地级市吗? 刘勇:我没有接受过《大公报》的采访,香港媒体引用的是我执笔的一篇报告中的观点,是学术界争鸣性质的理论探讨,在“十一五规划”中并没有改变现有五级行政管理体制,只是“有条件的省进行省直管县试点”。 记者:但是高层已经一再发出信号,将对行政区划有所动作,例如全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就提到,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的试点。 张占斌:从2002年起,浙江、广东等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在财政上省直管县的试点,浙江甚至已经在一些社会管理事务上进行省直管县的试点。 周天勇:尽管这项改革还处于酝酿阶段,但的确是行政体制改革思路上的重要动向。中央决策层不仅仅限于在原有体制上考虑行政改革问题,也更关注从行政架构上寻找改革的突破。 张占斌:在市管县的体制下,市级机构多是起上传下达作用,多了一个环节,不利于政令的畅通。现在地级管理层级行政成本过大,以一个中等地级市为例,一般地厅级干部20人,县处级干部200人,科级干部1000人,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一般在1万人以上,每年光工资就要财政支出2亿元左右,再加上后勤、办公经费等,一年一个市本级的财政支出要在5亿元左右,而全国共有260多个地级市,匡算下来,每年全国单地级市本级的财政支出就要在1300亿元以上。 天津曾经开过市管县先例 记者:国际通行的制度都是三级政府管理体制,为什么我国会演变成五级,会出现市管县体制? 张占斌:现有体制下的市管县可追溯到1958年,河北省撤销天津地区,将其所辖的武清、静海等12个县划归已改为省辖市的天津市领导,开创了省辖地级市可管辖县的先例。 1961年以后,随着经济调整和整顿的开始,市管县体制不仅停止了发展,而且大量县市又恢复了原有体制,特别是河北省,恢复了全部专区和专员公署。至1966年,全国领导县的市下降到25个,领导的县还不到1960年的1/3。至此,市管县体制经历了第一次大起大落。 省直管县体制带来新问题 记者:目前浙江、河南、辽宁,广东等地都开始试点扩权强县,如何评价这些探索,行政区划下一步会如何调整? 周天勇:省管县体制肯定是趋势,一方面,这样才符合我国宪法所确定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层级规定,也符合城乡分治的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以省辖替代市辖,减少了行政层级,降低了行政成本。在体制没有定论时,扩权强县成为普遍尝试的做法。 刘维新:现在还保留的审批权限,控制在省级部门和中央部委手里,体制不动,扩权就遇到了天花板。 张占斌:省直管县体制也会带来一个新问题,省管县最多40个,太多了根本管不过来,这就需要把省级区划单位缩小,这又是一个大动作。据南方周末(记者许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