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加沙进入“后单边时代”美国会取代以色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09:28 桂龙新闻网

  以色列总理沙龙有很多称谓,“屠夫”“战神”“政客”和“定居点之父”等等。然而,随着国防军本月11日下午6时30分在加沙地带总指挥部徐徐降下那面象征“大以色列国土”的大卫星国旗,沙龙头顶上又多了顶帽子———“最佳主角”。

  是阴谋还是阳谋?

  历尽磨难的犹太民族在历史洗礼中孕育了令人尊敬的智慧,当然,还有手腕。历时一个月的加沙撤离将以色列昔日几十年占领者的面孔在短时间内锻造成一个负责任、高姿态、肯牺牲的全新形象。在这出戏谢幕后,巴勒斯坦民族似乎终于有望将自己的名字和“独立”挂起钩来。

  以色列人赢得世界的喝彩,巴勒斯坦人也正在获取希望。然而,沙龙自始至终都未将加沙的这出戏视为撤离或撤退,他的字典中只有“脱离接触”。不同的名词解释起来却有天壤之别。有人评价说正如38年前以色列粗暴地占领加沙,38年后他们选择傲慢地离开。没有妥协让步的谈判,没有利益划分的协议,更没有承诺,这究竟是阴谋,还是阳谋,除了沙龙谁也不知晓。

  也许,只有接下来另一出戏的主角巴勒斯坦人才能说清楚。

  叠好国旗,合影留念,打点行装。以军命令士兵保持情绪稳定,井然有序离开驻地。“能离开这里当然是个好消息,”士兵伊尔高兴地说。伊尔在加沙驻守了两年,每次执行巡逻任务时都觉得很危险。

  几个小时后,激动的加沙人涌进了曾经重兵把守的尼兹利姆定居点。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扛着黄色、绿色和黑色的旗帜,或站在车顶,或探头窗外,向每一个过往的路人和车辆欢呼。不一会,尼兹利姆内处处火光,从远处看升腾的烟雾汇集到一起覆盖了半个夜空。沿途不时可以看到当地孩子拖拽着已经破损的太阳能热水器、破旧的门窗,显然是在尽可能地利用废物。

  “自己摸索吧,”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哈哈一笑,冲着打听道路的车辆喊道:“ 别急,这已经是我们的家了。”

  “这是我们的家吗?”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负责以色列撤离事务的部长达赫兰冲着记者的镜头摊手反问道。虽然以色列将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点撤了,军事设施撤了,内部的关卡撤了,从南到北畅通无阻了,但出于自身安全因素考虑,以色列依旧完全掌握着加沙的对外通道:边境检查站、海岸线、领空。

  权力真空浮出水面

  12日从加沙北部沿海滨大道一路南下,不时看到红色和黄色的旗帜插在原本停着以军坦克的沙墩上,有点占山圈地的感觉。那是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帜,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绿色标志却并不多见。

  在以色列撤离之前,加沙一直盛传哈马斯将在最后一个以色列士兵离开加沙后组织大规模急行军,准备与当局争抢地盘。然而,哈马斯并没有急于同当局抗衡。在迎来解放的第一天,哈马斯领导人祖哈尔巡视尼韦迪卡里姆定居点。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当天晚些时候也走访了另一个并不太惹人注意的小定居点。阿巴斯身前身后层层叠叠的保镖甚是惹眼,被圈在外面的群众只能隐隐约约听到阿巴斯宣布胜利的声音。之前,阿巴斯因为考虑到定居点内充斥武装人员和激动人群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打消了第一时间视察撤离地区的念头。

  这一前一后的两个视察耐人寻味,多少也体现了哈马斯同当局的一种较量。从某种程度上讲,以色列常年的军事占领掩盖住巴勒斯坦内部矛盾的演化。然而,以色列单边撤离加沙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打破了这种力量对比,引来权力真空的出现。谁来管理这些地区,谁有能力来管理,等等问题随着以色列撤离计划的一步步推进而逐渐浮出水面。

  与以往不一样,人气颇高的哈马斯不再满足边缘性角色,地区局势的演变使得它更希望实践政治抱负,与当局分享以色列撤离后的政治蛋糕。

  留下一个烫手山芋

  38年的压力陡然消逝并非是好事,以色列抽身而去注定留给阿巴斯一个烫手山芋。怎么吃,接下来以色列就要看阿巴斯的好戏了。

  且不说以色列总理沙龙的真实考虑究竟是什么,单从媒体在纷纷关注“后单边计划”报道中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字眼——“建国”——就不难推断出“单边计划”对于巴以和平进程举足轻重的影响。

  然而,就仿佛笼罩在加沙地带上空因到处燃烧定居点废墟腾起的烟雾和各式车辆蜂拥闯进撤离区掀起的灰尘中一般,和平远景依然不可捉摸。如阿巴斯所言,目前他所能做的重点就是重建加沙经济,至于建国依然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以色列国防部长莫法兹13日在视察部分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时说,在完成从加沙地带撤离后,以色列政府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扩建约旦河西岸大型定居点上来。莫法兹说,以色列将全力保障约旦河西岸定居者的安全,并努力扩建这里的大型定居点。

  沙龙因“单边计划”被以色列媒体誉为新鸽派,各界对巴以实现和平共处还是寄予极大期望。但无论鸽也罢,鹰也好,巴以双方的宿命归根结底掌握在和平进程中关键的导演——美国身上。

  美国不断盛赞以色列撤离之举,但在“后单边时代”只是一味唱高调,却不见启动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实质性举措。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一文分析,在以色列出去之后,接下来就需要美国走进来了。

  来源:

  新华网/参编 选稿:韦力萍 作者:王昊 黄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