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厦门大学将不再处分男女学生公共场所搂抱接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12:37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明日起,厦门大学8250多名本科生陆续开始报到。就在本科生开始报到之前,厦大于9月14日推出五部学生管理新规定。

  此次厦大公布的五项新规定,分别是《厦门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厦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厦门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厦门大学学生申诉办法》和《厦门大学考试纪律及违规处理办法》。

  搂抱接吻行为处分条款取消

  记者发现,在老规定中明确规定的“男女在公共场所搂抱接吻,行为不文明而不听劝告,态度恶劣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在新规中没有出现。

  据称,新规同时取消了“勒令退学”处分,但如果在校学生有留宿异性或不正当性行为,将受到处分。

  据了解,新规定中有两条明确涉及性行为。在学生集体宿舍内留宿异性或在异性学生集体宿舍内留宿的学生,将被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学生若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也将被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根据新规,对考试作弊的,可以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对于替考或“枪手”,校方可以开除其学籍。

  据悉,这些新规已经印入今年的新生手册,届时会给新生每人发一册。

  学生不服处分可以逐级申诉

  据了解,在刚刚亮相的5部新规中,《厦门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是最重要的一部。按照厦大学生处一负责人的说法,今后厦大的所有行为规定,要不要处罚,如何处罚,都以它为依据。

  此外,《厦门大学学生申诉办法》规定,被处分或处理的学生可逐级申诉。即使学生没有受到处分,只要他认为学校、教职工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也可向校方提出申诉。

  据悉,厦大将成立专门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负责受理和处理学生的申诉。委员会将由校领导、学校法律事务办公室和监察处负责人及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组成人员必须是单数。

  因被“勒令退学”女生曾状告厦大

  在此之前,厦大音乐系女生小朱因于2004年6月29日在厦大BBS“鼓浪听涛”上发表一篇名为《我校发生一女生被民工强奸案,MM们请注意呀7的帖子,大约4个月后,被厦大勒令退学。(详见本报2005年2月2日《厦大女生BBS发假消息遭退学》)

  之所以发文勒令小朱退学,是因为校方调查后认为,强奸一事子虚乌有,并认为小朱的行为影响十分恶劣。

  根据当时厦大校方发出的文件上显示,勒令小朱退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2004年6月16日,小朱因“在宿舍内留宿异性”,曾受到留校察看处分。

  事后,小朱将厦门大学告上思明区法院,想通过打官司,达到撤销校方处分的目的。

  今年3月中旬,小朱撤回对母校的起诉。据小朱的代理律师汤海南透露,撤诉是因双方庭外达成和解,小朱已重返校园。(详见本报2005年3月10日《厦大被退学女生,被允许回校念书》)

  为何厦大会接纳已被“扫地出门”的学生,汤律师和厦大相关负责人都不愿透露个中详情。但如果之前有类似规定,小朱也许可以通过申诉解决问题,而不必跟厦大对簿公堂。

  学校出台新规有学生称不知

  记者昨日随机询问一些厦大学生,她们称,并不知道新规定,学校也没有发放相关资料。

  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女生小赵表示,现在都在忙着写论文。即使有新规,也跟自己没多大关系,管好自己就可以了。

  田小姐说,留宿异性受处分是理所当然,但也没听说过谁真正因为在校园里牵手、接吻受处分的。取消情侣拥抱接吻受罚的规定,这样挺好。与其像以前一样形同虚设,倒不如干脆取消。田去年刚从厦大毕业。

  厦大教师认为人性化≠放纵

  据悉,这些新规定在制定过程中曾征求过老师学生的意见,厦门大学校团委书记徐姗娜曾参与其中。

  徐姗娜说,之所以对考试作弊和替考或“枪手”作新规定,出发点是诚信教育。

  她认为,学生走出学校后会给社会传播一种文化,这些规定如果能帮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不但对学生好,且可引导整个社会走向诚信。

  徐姗娜认为,新规取消了对校园内情侣拥抱亲热的规定,以及学生受处分可申诉,这都考虑到人性化管理。现在学生成熟较早,虽有亲密行为,但并未伤风败俗。

  不过,徐姗娜表示,人性化的规定并不是放纵。

  来源:东南快报(来源:国际在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