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市场经济下群众文化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13:37 大众网-农村大众

  群众文化是人类生存的社会现象。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具有广泛性、普及性,又拥有开放、开阔的胸怀,越来越显示它的社会价值和作用。但是,群众文化作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它的运行和发展无时不受到社会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处理好社会经济和群众文化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群众文化工作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和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娱乐队伍逐渐扩大,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鲜明地表现出无处不文化、无时不文化的新时代的特点。一个发展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流。特别是1990年以来,这一时期,跨越了香港、澳门回归;国庆5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建党八十周年和党的“十六大”召开等重大庆典活动。从中央到地方组织不同规模的文艺盛会,文艺舞台百花争艳,文化广场好戏连台,形成了组织灵活,群众参与广泛与活动内容之丰富的显著特点,它给了我们更多更好的启示:首先,由政府牵头,通过几个单位联办承办的形式,既宣传了企业的形象,又起到了企业助文,以文促企的作用;其次,文艺演出从室内到广场,扩大了舞台空间,顺应了群众“求乐、求知、求美”的需求,组织者精心打造,参与者荣幸自豪,带动了节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三,由于发动广泛,群众文化热在基层,给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以文化馆、乡镇文化站为龙头的公益性群众阵地更加扩大和巩固。

  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文化广场的应运而生,一个以广场为依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方兴未艾,成为城乡展示文化的窗口,构建精神文明的阵地。纵观临沂市文化广场活动,相继举办了五届全市广场文化艺术节和四届民间秧歌大比赛,其由政府牵头,组织严密,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2003年首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艺术节的隆重举办,不但在国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县区打造文化名牌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随之举办了第八届世界颜子文化研讨会大型广场文艺演出、首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兰山信合杯”沂蒙民歌大赛广场演唱会,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趋势。从而证明了这种新兴的文化广场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弘扬先进文化不可缺少的中介和载体,也说明了强有力的政府行为是办好广场文化的一种成功模式。

  正因如此,由于有些地方政府把群众文化工作当作“软件”中的“软件”处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出现落差,乘势而起广场文化活动也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究其原因,全社会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未形成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社会办文化的正常机制,只靠政府行为必然导致群众文化活动的两极分化。使县级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的群文工作缺乏市场意识,群文工作仍受传统模式和束缚。因此,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激活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激发群众文化工作活力的思考与措施

  当前,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给群众文化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的激烈竞争,给群众文化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活动经费的短缺仍是制约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必须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用商业化的运行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和价值观的实现,彻底改变群众文化工作的老模式、老思路。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开展文化联谊,抓好有偿服务活动。基层文化馆(站),是抓群众文化的中坚力量,同时具备有偿服务的优越条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树立自我竞争意识,彻底改变“等、靠、要”的传统思路。在抓群众文化活动中,除了完成市县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外,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企业、学校撰写厂歌、校歌,创作文艺演唱作品,广泛地开展文化联谊活动,并得到这些单位的资助。这样一来,不但促进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开展,而且缓解了文化馆(站)的经费不足的矛盾,增强了后劲和活力。

  第二,发挥自身的地域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即打破传统的“文不经商”观念,变单纯服务性为多种经营性,开发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文为主的发展产业之路,将是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得力措施。调查中,有些乡镇文化站坚持走补文创收之路,吸收专业人才,成立装潢装饰小组,包揽了全乡七站八所的考核达标的装饰美化工程,不但为政府节省了大量资金,还为文化站增加了资金收入。一旦县里举办文化活动,再不苦等着身政府伸手要钱,并购买了器乐和文化娱乐用品,群众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一跃居为县里的先进典型。这种主动开拓的进取意识,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做法,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和推广。

  第三,以文化广场为依托,联合社会办文化。时下,新兴的广场文化是具有广阔前景的文化活动载体,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商业运作的前沿阵地,一旦被商家看好,必定给广场文化活动带来勃勃生机。2004年9月间,由苍山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文体局协办,磨山镇党委政府、山东龙州集团投资联合举办的“苍山县首届枣文化博览会艺术节”,在县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包揽了产品展销,签定意向合同和大型文艺演出。展览会上,金鸡山枣文化博览园当年生产的10万斤“枣梨王”被抢购一空,与农户代表签定大枣苗木购销合同15万多株,龙州集团的特色农业品牌“一品农”商标的各类农副产品意向签约了3000多万元,它的成功举办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一次生动尝试。这种“政府组织、企业赞助、群众参与”的方式深为大众所喜爱,成为文化广场新的运作方式,如何做大、做强、做活、形成良性循环,需要在“结合”上做文章。一是在组织形式上“官办”与“联办”相结合,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达到“共识、共建、共办、共享”的目的。二是在活动内容上,做到娱乐性、经济性、主题性广场文化艺术节,吸引各行各业和乡村农民广泛参与。以活动为载体,借机适势,激发活力。纵有县、乡、村,横有工会、共青团、妇联,逐步建立以宣传、文化、科技、群团等部门牵头的活动机制。三是在艺术普及和提高上相结合。群众文化是大众的艺术,要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做法,由政府搭桥引进乡村业余剧团、文艺演唱队进城献艺,形成城乡大反串,使广场文化活动向农村延伸和开发。

  第四,整合资源,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群众文化是“百姓”的事业,是造福一方的公益事业,将一场晚会、一场知识竞赛、一个书画展寓教于乐,对改变人民的传统观念,陶冶情操,倡导新风,传播科学知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群体活动共创一个和谐文明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区域之间的联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县级文化馆是群众文化的龙头,乡镇文化站是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的中坚,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基层文化建设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解决基层文化设施场所、设备、经费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确认了基层文化建设的社会历史地位和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内涵。如果各级政府借此进行积极的扶持指导,吸收社会力量,加大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以借此提高县级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的职能和地位,促使县、乡村文化网络的形成,定能保持群众文化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不仅是市场经济下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取向,更是各级政府领导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化,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苍山县文化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