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际人才互认我们没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15:11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中国尚未加入“华盛顿协议”

  本报讯记者区健妍报道:中国职称国际市场不认账,社会各界对此表示强烈关注。有人说,这是中国加入WTO后,仍未解决的人才互认问题;有人说,这是中国职称评定体系不完善的“后遗症”。

  陈伟鹏是一家生产智能儿童玩具企业的董事长,他重金聘请多位国内一流的玩具设计专家搞研发,然而产品在出口时屡屡碰壁,一些发达国家常以“设计者无资质”为由,将产品拒于门外。陈感慨:“当初企业做简单的加工生意,赚的是小钱,所以外国人没盯紧;但现在我们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去抢占人家的市场,老外就开始警惕了。”

  不少企业负责人认为,这其实是中国加入WTO后,至今尚未解决的人才互认问题,中国企业因此吃了不少亏。广东省人事厅有关人士昨日也毫不讳言:“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必须通过国家层面的对话协商解决。”目前,国际上有一个“华盛顿协议”,在缔约国之间,其社团和专业人员是相互认可的。这好比是另一个“世贸组织”,一旦成功加入,就能获得缔约国之间的特权。但遗憾的是,中国目前并不是“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

  不少读者也在网上展开讨论。大多数人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引起人们对中国“职称”评定制度的反思。因为制度不完善,使得外国市场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了我们的高端产品。

  据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资深学者刘树道教授介绍,中国现行的职称评定途径,一是专门的政府部门,二是基础好的大学或大企业,三是行业学会。三种途径评出的高级工程师、教授、经济师等职称在中国基本通行。然而在国外,要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则不是那么简单。一是45分钟面试,考官和申请者面对面交流,讨论与工作经历有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二是书面考试,考官随机命题,申请者在两个小时内写出一篇1600字的论文。

  广东最早获得高级工程师资格的专家之一、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余作义说,根据国际惯例,国外有资质的工程师等专业人士,是必须经过权威学术组织考核通过的。这个“第三部门”更有“公开、公平、公证”的可信度。而中国职称评定制度的不完善,却难以让外国人信服。

  (注:广东省科协钱春女士对此文有贡献)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