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平潭古沉船船上装满康熙年间青花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01:40 东南早报

  平潭古沉船考古追踪

  专家初步认定该船为中转船

  昨日下午1时40分,国家水下考古队4名水下考古人员带着种种疑问跃入福建省平潭县屿头乡碗礁海域水面,对“碗礁一号”进行考古。这也是今年6月下旬发现该沉船以来第一次
公开、大规模的挖掘,目的是对沉船进行测绘和挖掘沉船内的物品。

  多项指标可能创全国第一

  据考古前期的定位、摸底,考古队初步判断沉船不是远洋船,而是一艘近海的货船,其沉没时间在康熙中期,船上满载瓷器。由于沉船部分被泥沙包裹,无法测量出沉船的长、宽、高。

  “希望下面有好东西。”考古队员下水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季做客央视时说,考古挖掘不是掘宝,而是要在挖掘的过程中对文物进行保护,以及之后进行文物复原。他估计,这艘装满青花瓷器的古沉船,在历史、艺术、商业价值上都有可能创下全国沉船考古第一。

  挖掘现场:能见度低、水流急

  沉船在水下12—17米之间。潜水队员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在这个深度进行水下作业属于常规作业。

  昨日下午1时40分,装备完毕的4名水下考古队员提着一个大塑料筐,顺着下水绳潜入沉船。通过电视转播的画面可以看到,随着下潜深度增加,能见度越来越低。当考古队员到达沉船时,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

  “昨日与以往不同,海水越深,水流越大。海水非常浑浊,能见度只有十余厘米。”下水采访的央视记者范伊然感受是,“工作全凭摸,全凭感觉。在水下找不到方向。”范伊然在水下既摸到了盘子,也摸到了考古队员的头。

  潜水的工作人员说,平时潜水只用一块压铅,昨日他用了3块压铅,最后还得用手脚钩下水绳才不至于被冲走。约5分钟后,4名考古队员全部到达预定船舱开始测绘和挖掘。由于水下能见度很低,考古队员只能通过潜水灯的光线,摸索着工作。

  康熙中期船装满青花瓷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作业,预定任务圆满完成。昨日下午2时12分,第一个水下考古队员浮出水面,2分钟后,装满沉船物品的大筐被抬上考古船,包括小碟、小碗、杯子、大盘,一件件绘着图案的瓷器美丽得让人心动。

  考古工作人员用清水粗略地清洗一遍,再次现世的古瓷器泛出幽幽的光。贴完标签后,这些古瓷器被抬上考古船二楼,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正等着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这些都是300多年前的东西。”经过简单鉴定,故宫博物院的陈华莎指着一个大盘,肯定地对央视记者说,这些都是康熙中期的青花瓷,“为了不塌底,这个大盘盘底用的是双圈工艺。这是康熙年间青花瓷的明显特征。”

  陈华莎把挖掘上来的瓷器大致分类后介绍,挖掘出水的瓷器都是青花瓷,制作精细,胎好、画得也好。例如,其中一件青花瓷瓶上的翠毛蓝是青花中色阶最好的,另有一个小碟呈半透明状。据悉,当时在欧洲(16—18世纪)这种瓷器是贵族们的

奢侈品。但工作人员发现,出水的瓷器不是按照欧洲人的使用习惯特意制作的,这些瓷器可内销也可外销。因此,考古工作人员断定,这些瓷器是外销早期的产品。同批出水的瓷器有一部分则相对粗糙些,“当时东南亚人比较喜欢这种瓷器”。考古工作人员估计,沉船是一艘内航船,它运载的瓷器估计是要转到另一艘远洋船上去。从现场看,昨日挖掘出的青花瓷基本上是民窑烧制的。

  昨日下午的挖掘只是整个沉船挖掘工作的一小部分。按照挖掘计划,考古工作人员将先把沉船内的货物清出,再查看船内还有没有其他有价值的文物。只有把沉船所有的信息都收集起来,考古人员才能确定这艘沉船的具体价值,也才能了解到该沉船的位置是否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早报记者陈明华整理)

  “碗礁一号”待解之谜

  1.“和平使者”还是“贸易商船”?

  由于沉船做工极为考究,该船可能是肩负外交使命的“和平使者”———外交使节乘坐的船。考古工作者在沉船上发现大量青花瓷器和其他如茶叶、货币等物品,沉船也很有可能是进行海外贸易的商船。

  2.沉寂百年是否“毁容”?

  受海水侵蚀,古代沉船大多破烂不堪,只有深埋在海床下的部分可能完好。木质沉船组织结构中可能出现的“空洞”被海水填充后,也可能使船体保持原状。“碗礁一号”是否能幸运地“容颜依旧”呢?

  3.沉没真相能否揭开?

  由于有推断称沉船长约30余米、载重约50吨,有水密隔舱设计,是艘安全性很高的福船。究竟是什么时间、什么原因,导致古船沉没呢?是触礁、台风,还是战争?

  4.沉船来自何方去往何处?

  古船沉没地点向南可到泉州,往西可到漳州、广东,向北可到福州、再到浙江、韩国、日本。关于碗礁沉船来自何方去往何处,考古专家称有几种可能:一是瓷器上船后从景德镇由水路运至长江出海,而后在往福州途中沉没;另一种可能是景德镇瓷器从陆路运往福州口岸装船,而后在碗礁海域等待船队集结远行时沉没。

  5.又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清朝海禁解除后,大规模瓷器输出主要通过正常民间贸易。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瓷器还大量销往东南亚、澳大利亚、非洲、欧洲和美洲各国家、地区,中国瓷器在17世纪的运销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按照平潭当地人的说法,沉船处是一条通往南洋的古航道。碗礁沉船是否可能勾勒出又一条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

  6.船主何许人?

  根据考古工作者不断打捞出来的遗存,比方说瓷器、茶叶、钱币、灯等物品,以及船体的特点,或者船上装饰物等细节,推测船主的身份可能是官员、商人、儒人。到底船主是何种身份?

  新闻资料

  水下记者范伊然

  基本情况:1975年9月4日生199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系

  2000年结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研究生课程培训班

  现为吉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在职)

  专业训练:

  2002年3月———4月在广州潜水学校学习潜水

  获得国际SMKS二级潜水员证之后加入北京潜水人俱乐部

  2005年9月4日(30岁生日当天)赴

福建屿头岛与中国水下考古队一起训练工作(据央视国际)

  打捞

  水下考古

  (央视)

  出水

  瓷坛

  下水

  清洗

  出水瓷器

  打捞现场(林福龙黄墩良石勇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