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代海底“睡瓷”破水而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01:52 东南快报

  ■《平潭“碗礁一号”古沉船》追踪>>>

  

清代海底“睡瓷”破水而出

  在全省乃至全国观众眼球聚焦下,福建东海“碗礁一号”水下考古从昨日下午正式开始,考古队员从沉睡海底几百年的古船上成功发掘出一批清代瓷器,经专家初步鉴定,这
批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中央电视台和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紧密配合,对第一天的考古活动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成功直播,观众大饱眼福。

  经过初步判断,古沉船是清代康熙年间的一艘运输船,船上装有大量五彩瓷和青花瓷,极有可能填补我国水下考古的一个空白。

  现场目击

  海上:风力7级浪高1米

  给水下考古直播出难题

  昨日上午,本报记者赶往“碗礁一号”古沉船水下考古作业现场,在平潭海域,但闻耳边狂风呼啸,眼见海上浊浪不停。

  据专家介绍,水下考古作业点风力已达7级,近日正赶上大潮,潮水较大,加上狂风推波助澜,海浪达到1米多高,水流速度也较前两天明显增大,而且海水污浊,水下能见度很低,这给水下考古作业带来很大困难,往常碰上这种天气,他们一般都不下水,为了直播,就破例了。

  下午1时40分

  考古队员下水

  女摄影师紧随

  下午1时40分许,4名考古队员带着考古设备下水,中央电视台的水下女摄影师、水下记者紧随其后,而此时,央视和省台的联合现场直播已经开始。

  水下考古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

  水下冲沙、探方、发掘……

  所有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被多台摄像机一一记录,通过直播车在第一时间传遍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和现场工作人员一起感受海底世界的神秘和考古工作的艰辛。

  下午2时10分

  一筐精美瓷器

  送到二层甲板

  下午2时10分许,一阵喝彩声中,人们看到了考古队员从水里探出脑袋,第一次下水考古成功,跟他们一起上船的还有一筐精美的瓷器文物。经过简单的冲洗、登记,这批瓷器文物被送到了二层甲板,现场的专家对之进行初步鉴定。据考古专家陈华莎介绍,出海的这批瓷器文物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和考古价值。

  经过初步判断,海底的这艘古沉船,是清代康熙年间的一艘运输船,船上装有大量的五彩瓷和青花瓷,极有可能填补我国水下考古的一个空白。

  

清代海底“睡瓷”破水而出

  省文化厅慰问团慰问护卫古沉船的海警官兵

  慰问官兵

  海警:遏制非法打捞文物

  慰问团表演相声舞蹈等

  15日下午,省文化厅慰问团冒着酷暑,顶风踏浪,慰问了在平潭碗礁海域担负古沉船文物警戒任务的海警一支队官兵。

  在海警35001艇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演职人员克服了大风大浪带来的不适,全身心投入,倾情演出,为官兵表演了相声、小品、合唱、舞蹈等精彩节目。海警官兵们也表演了富有浓厚特色的快板书《颂海警》等节目。动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自6月30日担负警戒任务以来,海警一支队官兵战高温,抗台风,全力配合国家文物部门水下考古工作,共出动船艇17艘次,车辆12台次,官兵496人次,劝阻或制止渔船70余艘,查扣渔民私捞文物169余件,有力维护了现场海域治安秩序,遏制了非法打捞沉船文物活动,保证了水下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友情提醒

  直播:时间将有变动

  改为今日下午2-4时

  那么这些瓷器究竟来自哪里又要到哪里去,这艘船为什么会在这一水域翻沉,欢迎您继续关注本报报道,今天的电视直播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威将继续和大家一起探询有关沉船的史料。

  为了确保这次直播成功,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派出大批精干力量和卫星直播车奔赴考古现场,在9月17日到21日的5天时间里,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和综合频道还将对这次东海“碗礁一号”水下考古活动进行每天一个小时的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昨日,记者从省广播影视集团获悉,今日电视直播时间将有所变动,原定下午1时到2时的直播,更改为下午2时至4时。

  

清代海底“睡瓷”破水而出

  福建水下考古队员在东山水下挖掘出陶瓷片(资料图片)

  

清代海底“睡瓷”破水而出

  平潭沉船上先期被打捞上岸的瓷器(资料图片)

  新闻背景

  福建陶瓷

  历史悠久

  福建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福建已能制作出比较精美的陶器。

  进入青铜时代,几何印纹硬陶颇为兴盛,原绐青瓷也已出现。至秦汉,原始青瓷向前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技艺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显示出福建地方特色。隋唐五代,瓷器技艺渐趋成熟,陶瓷品开始输往国外,而国外的陶瓷品也进入了福建,从而促进了福建陶瓷业的发展。

  新闻花絮

  古船引来人流

  司机收入翻番

  “你们是记者,是去采访古沉船的吧?”见到记者上船,渡船老板迎面就问。

  昨日上午,记者再次登上平潭县屿头岛,这已是我们第4次上岛,与前3次不同的是,渡船老板和岛上的三轮摩托司机对记者采访已是司空见惯,而水下考古更成了他们的谈资。上岛后,甚至我们不要说出目的地,这些摩的师傅也懂得直接把我们送到最靠近古沉船考古现场的码头上。

  一位摩的师傅告诉记者,自从海底古沉船被发现后,每天都有大批人慕名而来,想一睹古船风采。每天6个班次的渡船,往返屿头岛都满座。古沉船引来的人流大大增加了这些摩的司机的收入,据司机陈某说,原先,他一天可以挣三四十元,最近两个月,他每天能挣到的钱翻番,其他司机情况与他一样。

  屿头岛村民们

  心系海底沉船

  昨日,不管是呆在家里电视边上的,还是坐在家门口聊天的,屿头岛村民们嘴里谈的都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海底的古沉船。

  “沉船?谁不知道啊,今天还要进行现场直播呢,我们全家人都呆在家里,就等着好好看一看了。”一位陈姓渔民说。

  “村里有人下去看过,回来后传得可神了,这次我们非得看过瘾。”渔民林某说。

  考古知识

  水下考古技术性强

  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威介绍,水下考古是属于调查、发掘水下埋藏的一切人类文化遗产的考古技术领域,与田野考古一样要求考古学者必须亲临水下从事调查和发掘,不能像捞宝者那样仅雇职业潜水员在水下“工作”;另一方面,水下环境与陆上环境差异悬殊,所以它较之陆上考古而言又有大量专门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水下考古学者必须掌握常规潜水技术,克服困难潜入水下开展考古调查、发掘工作;

  第二,水下作业涉及不同水域环境的水流、潮汐、水温、能见度、水底地貌等因素,搜寻、定位、勘测、发掘、记录等环节都需要一批特殊的技术、方法和专有设备;

  第三,出水文物所处环境变化明显大于出土文物,必须要运用一整套包括脱水、脱盐、去锈、防腐和超长期保护环节在内的特殊文保、处理技术。

  基于上述规范,水下考古不仅是社会科学,还要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