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孤残儿童寄养变 “圈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03:24 成都日报

  党新生、党亚秀、党小菲和党阳春是4个来自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他们被寄养在陕西省安康市枣园村四组村民王秀莲家。然而,人们看到4个孩子居然是被“圈养”着,惟有通过一个铁栅栏门与外界联系,生活情况堪忧。

  寄养儿童

  “俺在临街的房子上开了个铁栅栏,可以吸收空气和光线,也能让娃们看到外面是啥样子。”

  9月16日,记者来到王秀莲家,亲眼目睹了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的生活场地是相连的两个狭长房间,前间铁栅栏门与后房木门分别与街道和后院菜地相连。木门后面的污水池散发出臭味,王秀莲解释说池子原来是用来泡蒜,发大水时积了水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阴暗潮湿的房间虽然经过清理,但仍很脏乱。“他们都是大小便随地拉,给他们把屎把尿,忙不过来,所以弄得到处脏臭!”王秀莲说。

  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着,其中一个孩子竟长达4年。他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紧锁的铁栅栏门里度过。炎热季节,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无法长期保持洁净,党新生发病,被市福利院送到医院花2000元治疗才稳定了病情,党阳春足部溃烂加剧,只好不停地打消炎针。

  王秀莲表示,把孩子锁在铁栅栏内是迫不得已。由于这几名孩子有病,除了其中一名身体较好外,剩下的3名孩子都不敢让他们出去,怕他们在外面发病。“俺在临街的房子上开了个铁栅栏,可以吸收空气和光线,也能让娃们看到外面是啥样子。”

  寄养家庭

  “我们把孩子的生活费给老乡,但没有办法要求他们必须要怎么做,出现问题也难以定量解决。”

  王秀莲曾经是儿童福利院的保育员,退休后寄养了几个孩子。经她介绍,安康市汉滨区福利院还有10多个孩子寄养在其他人家。“一个孩子福利院每月给150元钱。”

  民政部2003年制定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安置在一个家庭的寄养儿童不得超过3名,而需长期依靠技术性照料的重残儿童不宜安排家庭寄养;安排被寄养儿童接受学龄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为残障儿童提供矫治、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和弱智教育方面的服务;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当地人均居住面积。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水平在当地人均收入中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这些孩子被寄养时,儿童福利院和寄养户也按着上述标准签过协议,但并不能解决寄养户出现的问题。福利院的负责人认为,寄养家庭环境具体量化标准的缺失使得各方对责任的认定十分模糊:“我们把孩子的生活费给老乡,但没有办法要求他们必须要怎么做,出现问题也难以定量解决。”

  据了解,安康的市、区儿童福利院都设在乡镇,分别有孤残儿26名和47名,职工分别是16人和7人。市儿童福利院自己种菜、养猪补贴开支,最近接回两个被寄养在外的癫痫病孤儿;区儿童福利院今年才盖起一排略为整洁的平房供孩子生活,至今仍有近30名儿童在外寄养。

  两家儿童福利院都认为自己把孩子寄养出去的初衷是好的,“可以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同时避免福利院其他孩子受到传染和伤害。”

  福利院

  “我们总不能把送进来的孩子再推出去,儿童福利院条件有限,有的孩子只能寄养在老乡家。”

  此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很大反响。记者者了解到,目前,党新生和党亚秀已被安康市福利院接回,汉滨区福利院将党小菲接回后,接着打算把党阳春送进医院。“我们总不能把送进来的孩子再推出去,儿童福利院条件有限,有的孩子只能寄养在老乡家。”安康市、区两家儿童福利院的负责人对此表示无奈。

  在村诊所门口,记者看到了正在打吊针的党阳春。她的背部和脚底先天长有大包,今年参加“明天计划”手术不成功,恢复差,脚底发炎严重。伤口散发的恶臭引来了一群苍蝇蚊子,她用手不停地驱赶着。“疼不疼啊?”对记者的问话,党阳春咬一口菜夹馍,表情很自然地回答:“疼啊!一年到头就这样子。”党阳春一年前在火车站被父母遗弃,福利院收养了她,继而送到王秀莲家寄养。“想不想回福利院?”记者问道。她的回答出人意料:“不想,因为不好玩。”

  汉滨区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也了解到寄养户家庭情况不好,也想过把他们接回来,但因为没有房间和看护人员不够,事情才一拖再拖。

  较之市儿童福利院,汉滨区儿童福利院条件更差,十几亩的园区只有一个老式铁架滑梯,工人正往新盖好的宿舍里搬折叠床,孩子们在空荡的门厅或坐或溜达着。

  汉滨区财政赤字1.4亿元,区儿童福利院还养着几个“大孩子”,因为没有大龄孤儿去留的规定,他们至今还留在区儿童福利院。民政局先后在梁晓芳、党阳春等重症儿童身上花了近20万元用于治疗,梁晓芳最终在医院不治身亡,累累负债中,区民政局动用了救灾救急金偿还欠医院的医疗费。“党阳春和她是一样的病,送到医院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区民政局局长汪泽礼叹着气,“现在的条件糟糕,我们只有分批把寄养出去的孩子接回来。”

  两家儿童福利院认为目前情况主要是保证孩子生存、生活的权利,因为福利院里没有残障儿童康复和教育的条件,还不如把他们寄养在老乡家里。“我们平时都和孩子们一起吃饭,过节过年都陪着他们,周末还把孩子接回家。”该市福利院院长王洲说。

  对于孩子们被“圈养”的情况,王洲表示并不知情。他对记者表示,媒体报道后,他十分痛心,觉得对不起这些孩子。他说,福利院也发现王秀莲家中的寄养条件较差,已经开始着手寻找更适合孩子生活的家庭。但由于其中一名孩子前不久突然生了重病,因此耽搁了几天,让孩子吃了苦。

  均据中国青年报

  恶劣的环境

  孩子们的生活场地是相连的两个狭长房间,前间铁栅栏门与后房木门分别与街道和后院菜地相连。木门后面的污水池散发出臭味。阴暗潮湿的房间虽然经过清理,但仍很脏乱。孩子们的大小便都是随地拉。

  可怜的孩子

  党阳春的背部和脚底先天长有大包,脚底发炎严重。伤口散发的恶臭引来了一群苍蝇蚊子,她用手不停地驱赶着。“疼不疼啊?”对记者的问话,党阳春表情很自然地回答:“疼啊!一年到头就这样子。”

  即时点评

  别剥夺孤残儿童的发展权

  这是一幅令人心惊的场景:福利院寄养在陕西安康一村民家中的孤残儿童被锁在铁栅栏门里,像动物一样“圈养”起来。他们本应该像其他孩子一样,处于天真烂漫的年代,无忧无虑地玩耍、嬉闹。

  长久以来,孤残儿童主要由国家和集体举办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集中监护养育,直至他们长大成人,对监护养育的痴呆和重残孤儿实行终身供养。这种供养方式有很多弊端;因为儿童是一个人性化的个体,有着许多情感需要,由于儿童福利机构的封闭性以及照料的狭隘性,造成了儿童在个性与社会性培养方面的不足,使儿童在家庭伦理、亲情方面存在欠缺,产生了福利机构的儿童难以融入社会的问题。

  近年来,民政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对孤残儿童的收养方式进行了改进,积极推进家庭寄养等方式。现在,家庭寄养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抚养、安置孤残儿童的主要做法。从福利院回归家庭,孩子的成长环境会更加自然,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为此,我们曾经有很多期待,认为这些孩子终于可以脱离封闭式教育的模式,开始注重个性化教育了。然而,现实让我们增添了许多忧虑:孩子们并未享受到“家”的温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正常化”的概念,突破传统照料观念的束缚,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使他们能融入社区、融入社会。“简单地活着”,并非是我们对一个孩子的终极期待,他们不仅具有生存权,还应具有发展权,即便是残疾儿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7条第1款规定,缔约国确认每个儿童均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然而,我国一些地方对儿童的发展权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从安康圈养儿童事件,联系到近来发生的“南通弱智少女子宫被切除”事件,都是剥夺了儿童应当享有的发展权利。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别剥夺福利院孤残儿童的发展权!(来源:成都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