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公车亮明身份能否遏制公车私用顽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07:3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交流缘由

  公车私用,一直是个屡禁不止的老大难问题。近期,吉林省国家级贫困县靖宇县推出了给公务车贴标签、“亮身份”的举措,让公务车接受纪委等有关部门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摞摞的红头文件都没有管住的“公车多动症”,竟然让一张小小的纸片给治住了。

  在靖宇县街头,随处可以见到贴在各单位公车挡风玻璃右上角的“公务车”标识。正面为绿底红字,标识上还有“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县标及监督举报电话,尤其是晚上,由于其良好的反光效果,十分醒目。标识的背面为注意事项:不准公车私用、不准酒后驾车、不准滥用特权、不准非司机驾车。下方为所属单位、编号及核发机关。同时,上面还标着纪委的举报电话,方便群众对公车的监督。

  新华社记者在靖宇县纪委及县交警大队了解到,自“公务车”标识张贴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今还未发现一例公车私用的情况

  靖宇县一张小纸片成功遏制了公车私用的做法迅即引起了各界的反响,如何治理公车私用的顽症,再度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喜子

  只有当这种揩公家油的行为的风险大大超过其收益的时候,公车主人的自私动机才能得到遏制。

  每到夜幕时分,人们很容易就能在那些高档消费娱乐场所门前看到密密麻麻停放的公务车辆的身影,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当然就是公车私用。更有甚者,若干豪华的公车竟然成为了婚礼的迎宾车,这种公车私用的现象也让群众早已见怪不怪了。

  公车私用的危害也是尽人皆知的,在给财政造成惊人负担的同时,公车也早已异化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异化为权利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流动的腐败广告。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公车的治理问题虽然一直受到重视,但是,一直也没有收到让群众满意的效果。

  涉及到公车的问题之所以很难办,其实说白了,就是公共权力虽然被滥用,却很难被监督。而吉林省靖宇县推出了给公务车贴标签、“亮身份”的举措,让公务车接受纪委等有关部门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一摞摞的红头文件都没有管住的“公车多动症”,竟然让一张小小的纸片给治住了。所以,舆论普遍对靖宇县的举动感到高兴是很自然的。

  靖宇县规定所有的公务车都必须贴出“公务车”标识的举措,效果明显。但仔细分析这种举措效果明显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不能归功于那张纸片,还是该县以纪委牵头的有关部门治理公车腐败敢动真格,才有这种让人欣慰的效果。君不见,在很多基层县市,尽管禁止官员驱车豪奢消费的口号喊破了嗓子,那些公车出入娱乐场所的官员却依然我行我素?君不见,在一些基层单位,禁止公车特殊化的标语贴得满城都是,但公务车却始终是闯红灯的违章大户?由此可见,如果贴上“公务车”标志的车辆被私用却没有被查处的风险,光靠几个“公务车”主人

  的自觉性,遏止公车私用是很难取得效果的。

  靖宇县对所有的“公务车管理”做出了规定:公车3次参与婚礼和旅游活动的,除经济处罚外,还将给予主管领导及单位主要领导党、政纪处分;司机擅自出车,停止驾驶工作半年;违规违纪3次以上,车辆坚决收缴,主管领导予以党、政纪处分,并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与此同时,靖宇县还向全社会公布了纪委的举报电话,发动群众监督,并承诺对违规者严惩不贷。人们很容易看出,正是这样的对公车腐败的高压态势,才使得公车的主人不得不仔细掂量违规的风险。

  公车私用的直接动机当然是为了个人利益,认为揩公家的油合算。只有当这种揩公家的油的行为的风险大大超过其收益的时候,公车主人的自私动机才能得到遏制。靖宇县的作法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制定的,所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笔者由此联想到许多反腐败的举措,尽管雷声大,却最终雨点小,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在反腐败的执行力上发生了断裂。尤其是在发动群众监督的问题上,如果只是欢迎群众举报,却没有了下文,就很容易让群众心灰意冷。注意保护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看来不能当作一个小问题。

  李嘉全

  如果公车改革没有民情民意作为基础,与公众的利益诉求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的话,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害无益。

  公车私用是个老大难问题,“车改”十几年来屡遭质疑。

  在一些省市的公务车使用统计情况,公用仅占1/3,干部和司机私用的竟占2/3。公车不“公”的现象日益严重,不仅造成财政负担重、运行成本高、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下,而且还严重损害了党政干部和政府的形象。究其缘由,就是官本位、特权思想在作祟,是公共权力被滥用的最重要表现,也是我们的某些领导及其“身边人”舍不得放弃既得利益的体现。

  因此,要遏制公车私用等腐败问题,笔者以为,关键是要坚持制度创新,靠法制、靠机制来加以根治,通过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某些官员的权力和行为。首先,要加强教育。彻底解决遗留在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官本位”、“权本位”思想,让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正树立“权为民所用”、执政为民的理念,摆正公仆与老百姓的关系,塑造领导自身的良好形象。

  其次,必须把公车使用纳入法制轨道,将“公车管理的红头文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将公车消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管理。可以参照美国、德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所有花费财政资金的政府部门,都向政府财政管理部门提出预算申请,经该部门汇总后,上报给行政首脑,最后再递到立法部门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违反预算就是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通过立法和严格执法来真正构建起公车改革的长效机制。

  俗话说:制度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可以预见,随着公车改革的步伐加快,随着法制的进步和相关法律法规及其配套措施的日

  趋健全完善,意图公车腐败的官员必然越来越

  无空可钻,公车私用的顽症最终会彻底根治。

  刘海明

  在目前阶段,根治公车私用的顽疾有难度,但是,尽快改革不合理的公务消费的管理体系,朝着透明化、科学化、节约化的方向转型,应该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原则。

  吉林省靖宇县给公车贴上“公务”标识,接受群众监督,治理“公车多动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舆论反响强烈,这很能发人深省。

  笔者在为靖宇县的治理公车私用的成果暗暗叫好的同时,也为这种举措的长期效应悬着一颗心。

  靖宇县的“公务车标识”设计得可谓巧妙,既不能撕掉,也不能遮盖,既显眼,又方便群众监督。应该说,有关部门为设计这种标识费了心机。但笔者又多了一层担心,因为公车亮明身份,甚至有鼓励公车私用的负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见不少的车辆很喜欢“公务车”这个身份,标着公检法司的警务用车身份的公务车的那股神气劲就不用多说了,就是一辆卖菜的车辆,还巴不得与公务车身份攀亲呢?实在没有攀龙附凤的门道,还

  贴上一个“为政府送菜”的标牌,其目的当然是因为“公务车”身份有诸多的好处呀。

  在一些城市里,公务车拥有非公务车难以比拟的优势,起码在违章方面,就有与交管部门通融的渠道。至于用公车来办私事,那就更是妙处无穷了。所以,靖宇县推出的公车亮身份的办法,如果没有其严格的配套措施作保障,笔者敢担保说,此举说不定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有鼓励公车私用的副效应。其他地方要学习靖宇县的经验,可千万别只学其皮毛,而忘却其真谛。

  治理公车的“多动症”,并不等于它真的没有克星。这就是把公务员的交通消费纳入了严格的管理体系中。在行使公务时,需要动用公家的车辆,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并有一套透明的管理方法。如果办私事也动用公车,那就会面临着涉嫌腐败的严厉指控。

  在目前阶段,根治公车私用的顽疾有难度,但是,尽快改革不合理的公务消费的管理体系,朝着透明化、科学化、节约化的方向转型,应该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原则。

  朱四倍

  在探索解决像公车私用这样的“职务消费”问题上,人们务必要把制度建设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才是长久之策。

  费背后的权力,并用制度和规章来制约这种权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公车消费清清白白,彻底解决公车多动症的问题。

  “公车多动症”涉嫌消极腐败。公车消费是一种职务消费,但职务消费所具有的模糊性造成了职务消费和公款消费逐渐成了一种定式。由于公款消费披上了职务消费的外衣,降低了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使之已经成为职务消费的动力所在。甚至可以说,这种职务消费有成为公务人员的行为习惯而进一步合法化的危险。只有在有效的制度环境下,制度对公职人员的权力、责任、行为规则有了明确的规定,并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惩戒措施,为识别和控制腐败行为提供了依据和手段,遏制滥用公权消费的行为才有可能。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某些制度的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导致一些职务消费被无限扩大,而且已经不是单单“职务消费”所能解释的了。在探索解决像公车私用这样的“职务消费”问题上,人们务必要把制度建设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才是长久之策。

  “公车多动症”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调查显示,现在的公车使用漏洞很多,基本上是“三三制”:公务用车三分之一,领导私事用车三分之一,驾驶员自己用车三分之一;车辆费用,修理和用油上的漏洞最大,为了鼓励司机修车,一些修理厂简直成了商店,五花八门,有的连冰箱都派送,谁家有个驾驶员,连亲戚家用汽油都不用买。

  吉林省国家级贫困县靖宇县推出了给公务车贴标签、“亮身份”的举措,让公务车接受纪委等有关部门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初步解决公车私用问题,就给了我们众多启示。这种做法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消除车轮腐败,降低行政成本,益处多多。“公车多动症”再次启示我们,政治权力可以依据掌权者的意志造成一定的利益倾斜:它可以给一部分人带来利益,而对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造成侵扰或损害;它既可以创造利益公平和平等,也有可能促成利益分化或冲突。在公车消费上,笔者以为,我们必须注意到公车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