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秋了,你回不回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09:43 解放日报

  中秋佳节,合家团圆。然而,最近本报和东方网联合进行的“你如何过中秋?”网上调查显示:调查者中只有45.54%选择与家人一起过节。

  不回家,各有各的原因

  不回家过节,缘由何在?昨天,记者随机采访。在地铁车厢里,记者访问手拿《人才
市场报》的于先生,他告诉记者,因对现在的工作不太满意,想利用这个周末跑些招聘会。在北京东路上,记者遇到正赶去加班的苏小姐,得到回答是“没时间,不回家啦”。

  也有人把中秋节作为朋友相聚娱乐节,安排了丰富的节目。在来福士商场,华东理工大学的俞同学告诉记者,她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观游钱塘江。从事教育咨询的姚先生坦言:9月18日正是他的生日,当然和朋友一起娱乐,而家人是经常见面的,不在乎中秋这一天。

  “不回家族”中也有老人。在浦东上钢新村敬老院,年逾七十的陈老伯告诉记者,他有5个子女,虽想和他们团聚过节,但考虑到他们负担不轻工作忙,就不想添麻烦了。住在此院的庄老伯也有同感,他说,看到子女们忙,还不如在敬老院和老伙伴们一起过节。

  月饼票,变成“流行式”

  在采访中,许多人表示,送月饼,甚至是送月饼票,已成为过节的流行式。

  从福建来沪经商的苏先生,最近一阶段送出几十张月饼票。他认为,利用中秋节,送上月饼票,与客户、朋友联络感情,既方便又值得。

  在人民广场,记者遇到手拎着三种不同月饼的陈先生。他告之:儿子和亲戚都送来月饼票,昨天上午他只得花半天时间,安排好路线一并取回。下午,还得和老伴分头行动,将其中的月饼分送给亲戚朋友。

  然而,对于传统的中秋节,知者甚少。在“你了解中秋节的来源和传统吗?”的问题调查中,选择“了解”只有42.17%。此前,卢湾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未成年人中知道传统节日来源,仅为16%;能说出传统节日风俗的,仅为12%。

  中秋节,还是应该团圆

  “莫让中秋节成为‘月饼票’节。”一些专家认为,传统节日应有更多的情感和文化的内涵。

  市政协委员、华师大历史系教授陈江介绍,中秋最早源于先民对月亮的崇拜;唐代,中秋赏月渐成风俗,并逐渐固定在八月十五;宋代,中秋不仅成为民间固定的传统节日,而且增加了“团圆”等人文含义;明清以后,中秋更是成为许多人期盼的“团圆节”。

  市政协常委、上师大教授朱易安认为,传统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过节能让人找到自己的“根”。中国的传统节日注重亲情和友谊的表达,注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长者的孝敬。随着时代的不同,过节形式和观念不断变化。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形成是中国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积累,应该提取它的精华部分,并增添新的时代元素。她认为,富有新意的文化活动应该是节日的主流,而不该只是简单地吃月饼,甚至是送月饼票。

  本报记者 周文菁 实习生 王文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