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力构筑古城绿色屏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10:32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王润年

  前不久,十多位在西安高校任教的外籍教师慕名来到地处秦岭北麓的祥峪沟村游览,一进入沟口就被满眼绿色、蓝天碧水所吸引。爬山赏景归来,他们更没想到依山而建的一排排独具特色的“农家乐”,环境是那么自然幽静,饭菜是那么可口地道。这些来自异国的游人不禁游兴难尽,流连忘返……

  几年来,长安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两大生态建设机遇期,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即2000年,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区委、区政府抢抓机遇,科学地提出了建设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发展带,坚持走城市化发展之路的基本构想,一方面从恢复秦岭北麓浅山森林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构建西安生态安全屏障这个长远出发,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实施了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一系列工程,连续5年组织全区干部群众大搞秦岭北麓造林绿化,累计投入了近亿元,共完成各类造林30.9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96万亩,封山育林5.2万亩,飞播造林11.8万亩,使秦岭北麓的植被覆盖率从78%增至82%,先后被国家评为退耕还林示范区、重点工程造林先进区等。另一方面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成立了秦岭北麓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办公室,编制了秦岭北麓生态建设与保护总体规划,严格控制秦岭北麓的开发强度和容积率,并下决心对秦岭北麓前几年引进开发的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终止了不规范、不合格项目36个,有效防止了新的生态破坏和污染,为今后秦岭北麓科学有序地发展奠定了基础。2003年,撤县设区的长安,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区委、区政府立足未来,大胆决策,邀请国内、国际著名策划(规划)机构,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文化科教新区这一目标,并将生态建设作为立区之本,放到了突出和优先发展的位置,不仅符合了省市总体发展规划和长安自身的发展要求,又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上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控制秦岭北麓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建设,是秦岭北麓生态建设的长治之举。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大前提下,长安并没有头脑热、心儿急,“拣到篮子就是菜”,而是对项目引进设置了一道刚性“门槛”,即环境评价,始终严把生态观,杜绝高能耗、低效益、有污染的企业入驻。并把规模档次高、科技含量高、生态指标高、三产比率高、税源增值高和建设速度高的“六高”项目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优先引进。近两年来,仅通过环保“一票否决”,先后关闭了37个石料开采加工企业,将33个有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从源头上保护了资源和环境。生态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秦岭北麓生态建设,让长安农民尝到了甜头。短短几年来,该区在精心打造西安“绿肺”的同时,先后引进开发了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五台景区等一大批规模大、档次高的项目,不仅使秦岭北麓投资热很快升温,而且也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如今,20余个旅游景区和东大街道祥峪沟、滦镇街道上王等20多个村、500多户“农家乐”,凭借青山绿水这块“金字招牌”吸引游客,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直接收入达到1亿多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