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秋问卷人文调查:受访者三分之一不爱吃月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15:27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首席记者 樊克宁 记者 王倩 实习生 车玲 张斯华 刘毓洁 冯明媚“本报一项针对中秋节的人文调查显示:93%的广州人表示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普遍认同中秋节是“思念亲人的节日”,但一半以上的年轻人不知父母生日,现代科技也对传统民俗形成冲击。此次调查在广州的大商场、写字楼、人民公园、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石牌小学、梅花中学进行,接受调查者为在职工作者、社会人员、退休老人和大中小学生。调查目的为评估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基本态度和认知程度。”

  亲情 中秋是“思念亲人的节日”

  在“中秋节是什么节”一题中,给出三个选择:庆祝丰收的节日、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思念亲人的节日。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答案。第一答案是中秋节初始来历,第二和第三答案反映了中秋节的内涵在历史中逐步发展。48%的小学生选择“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反映了爱玩的天性;半数以上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选择“思念亲人的节日”,说明人们认同中秋节在联系亲人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中秋节你同家人联系吗?”选择“联系”的占78%。有趣的是,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都认为是自己更为主动地同对方联系,分别为78%和66%。这种情况与人们一般认为现代青年淡漠亲情的看法不吻合。选择“不联系”的占22%,主要原因为“平时联系很方便”,从中可以看到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对传统民俗的冲击。虽然学校和家庭教育都越来越尊重长辈,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生日。这一情况提醒父母在孩子成长初期,要注意多点安排孝敬长辈的家庭活动。91%的接受调查者认为“中秋节应该放假”。关于放假的理由,75%的人选择“可以好好同家人团聚”,认为亲人团聚比“好好休息一下”更重要。

  传统 95%相信传统节日不会消失

  对“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吗”的提问,93%的人选择“喜欢”。喜欢的原因主要是“它很有人情味”和“它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小学生和中学生都是100%选择“喜欢”,表明一段时期以来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发生了作用。大学生中有8%表示不喜欢,认为“礼仪繁琐”。这一人群特点显示传统节日要考虑年轻一代参与的兴趣。“中秋节、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会消失吗?”95%的人选择“不会”。其中一位接受调查者说“民族灭亡日,节日消亡”时,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延续有极强信心。96%的接受调查者能够准确区分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的代表性风俗,比如吃团年饭、扫墓、赛龙船、吃月饼。但是96%的小学生不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这个比例分别为54%和62%,从中提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民俗传播意识欠缺。学生对于四大传统节日之外的其它节日缺乏了解,54%的小学生不知重阳节同敬老有关,中学生和大学生分别为48%和37%。

  文化 一半大学生忘了中秋诗文

  除“吃月饼”和“赏月”之外,人们对于中秋节的进一步认识,表现出因文化程度不同而有差异。选择“写家书”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选择比例分别为0.5%、14%和18%;选择“赋诗”的,分别为0、14%、18%;选择“点柚灯”的,分别为24%、24%、32%。以上情况说明传播传统需要更多渠道,比如书本学习、课堂讲授、参加民俗活动等。对中秋节和月亮有关的古诗句的了解,中学生表现最佳,有88%的人可以随口说出一句相关古诗文,而只有一半大学生能做到这一点。被普遍记住的诗句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哪一年龄层次的人,都有约三分之一的人明确表示不喜欢吃月饼。约三分之二的人认为月饼口感应该改良。约有一半人认为月饼应减少脂肪和糖分,应开发新品种,价格应该降低;有83%的人认为月饼外形不应改变,认同月饼形状是中秋文化符号。(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