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自主创新:广东发展酝酿大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09:05 南方日报

  27年来,广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主要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形成。在新形势下,这一模式已难以为继。面对又一次重大转型,广东必须拿出当年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再度“杀出一条血路”

  本报讯记者邓红辉述评:今天,广东将召开一个高规格的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会议,研究如何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将是一个在我省发展史上具有里
程碑意义的大会,决定着广东今后能否在新形势下继续在全国先行一步,能否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经济奇迹主要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形成

  改革开放27年来,我省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7倍,年均增长13.4%,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目前,广东的生产总值、财税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1/9、1/7、1/4和1/3,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广东的经济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广东承接了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转移,依靠大量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拉动形成的,是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包括吸收外资及国内资本的投入)形成的。概言之,广东27年的经济奇迹,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形成的。

  当然,技术投入、科技进步也是这个时期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去年达到48%,比2000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科技投入不断加大,2004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385.5亿元,比2000年增长79.6%。高新技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04年高技术产业产值8196.29亿元,居全国首位。

  但总体而言,当前我省经济发展主要还是靠要素投入和资本投资作主要支撑,仍是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据统计,目前,广东70%的制造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即使是一些被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业,事实上主要占据的也只是产业链的中低端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附加值不高,国际

竞争力不强。比如,我省是DVD生产大省,但每出口一台DVD只售39美元,却要向外国公司平均支付19.7美元专利使用费,而且占成本70%的机芯、解码器等关键器件还要依靠进口。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行业也非常普遍,比如:我省具有战略意义的精密仪器制造、医疗设备、重大工程机械等行业80%的技术设备依赖进口。

  粗放型增长模式必须转变

  但在新世纪新时期新形势下,这种主要靠要素投入、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不相适应、难以为继了。

  从全球的角度看,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全新机遇,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信息、生物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未来十多年内可能会引发新产业革命,这将使新一轮的全球性产业转移加快,这既给了我们跨越性发展的机遇,也使我省乃至我国原来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技术的产业结构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如果我们的产业不升级,将一直呆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使整个国民经济沦为“打工经济”。

  从全国的大格局看,近年来,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不断加速,区域创新优势日益彰显,区域竞争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省不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将可能在全国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丧失原有的领先优势。

  从省内的角度考虑,依赖劳动投入和资本拉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增长空间正在迅速缩小。就劳动力而言,广东这块面积不算大的土地上,目前常住人口已经过亿,人口资源环境的容量已经逼近临界值,从数量上已经不能再增加;就土地而言,在国家严控土地的大政策背景下,不仅是珠三角地区,包括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土地供给都比较紧张,再靠拼土地消耗来换取经济增长已经完全走不通;就投资而言,广东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固然在全国排在第一,实际利用外资额也在全国保持前列,但如果按照以往的模式去发展经济,这样的资本额度也无法支撑广东进一步持续快速的发展。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最近在

东莞市做的研究表明:东莞发展到今天,如果按照旧的增长方式,要持续保持同等的增长率,投资增长要比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快几倍,这显然是没有办法持续下去的。东莞如此,整个广东的情况也大抵如此。随着投资效益边际递减规律的显现,靠大规模外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出路在于建设创新型广东

  主要靠投资拉动的模式难以为继,广东惟一的出路就是采取得力措施,加速推动全省经济尽快向投资拉动与创新拉动并重的阶段转变,最后进入到创新拉动的阶段,建成创新型的广东。

  如何才能建成创新广东呢?从创新的主体来看,就是要建设创新型的城市、创新型的大学、创新型的科研机构、创新型的企业,大力培育创新型的人才。其中,创新型的城市是创新型大学、创新型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复合体和载体,在创建创新广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一年来,我省不少城市已经提出了建设自主创新城市的目标。如深圳提出要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到科技创新型的转变,从对国外依赖型到自主创新型的转变;顺德提出要继续擦亮“顺德制造”这一金字招牌,不仅仅满足于“名牌战略”,而要向更高的“标准化战略”迈进;东莞市前不久召开了实施“四项工程”工作会议,把“科技东莞”工程列为“四项工程”之首,全市将斥50亿巨资全力打造“科技东莞”。

  要建成创新广东,从支持体系看,还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包括建立人才支撑体系、社会资金支撑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公共技术和资源共享平台等等。对广东而言,需要特别强调的有以下几点:一是要高度重视培育支持创新的资金支撑体系,主要是培育完善包括创业板在内的风险投资机制,没有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成果就难以真正地产业化;二是要高度重视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倡导,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广东人的创新激情,培育其创新精神;三是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在从投资推动阶段向创新拉动阶段过渡的全新时期,理论创新等软科学的引导,关系到转型的成败与快慢,广东必须补齐这一“短板”。

  任何转型都是困难的,1978年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相对封闭转到对外开放,这种惊天大转型的困难和挑战,使得邓小平同志要用“杀出一条血路”这些的词句来激励广东人。当前,广东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又面临一次大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必须拿出当年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来,再度“杀出一条血路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