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苏协调联合破解“跨界”之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10:13 中国环境报

  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问题是困扰我国诸多地区的环境难题之一,如何建立有效的处理机制来“化干戈为玉帛”?江苏省创立的跨界水污染协调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日前,记者分赴苏南的吴江市和苏北的赣榆县,对该省跨界水污染协调机制进行了实地调查。

  建立污染协调“三个机制”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和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发生了跨界水污染纠纷。为有效解决纠纷,江浙两省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针对该纠纷的矛盾焦点,进行了积极认真的协商,双方共同建立了水污染协调的“三个机制”。

  两省建立起的水污染协调“三个机制”,分别是信息互通机制、环保联合督察机制和联合办公机制。信息互通机制即江浙两省分别加强了当地同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的相互沟通和往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水污染治理进程、水质变化情况,并实行污染点源达标排放和交界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共享。到目前为止,江浙两省已正式召开不同层次的联席会议l0多次。同时,两省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之间还始终保持着热线联系,邀请对方经常实地查看本地治污情况,以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环保联合督察机制即由双方共同派出环境监察人员组成现场联合督察组,先后多次到引发水污染纠纷的吴江市盛泽镇和秀洲区王江泾镇,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突击检查。他们还经常开展对口互查,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治污进程,及时消除误解,也有力地规范了排污企业的环境行为。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双方共同查找原因、分析症结、商量对策。2004年9月和2005年6月,浙江省嘉兴市发现跨界河流水质出现了异常情况,双方立即派出环保联合督察小组,实地突击检查了位于盛泽镇沿河的污染源,及时堵住了“漏洞”。

  联合办公机制即江浙两地共同成立由政府、环保、水利、农经、渔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合办公小组,发现重大污染事故苗头,及时赶赴现场,分析问题,追查污染源头,并通过现场办公形式,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污染隐患。2002年6月中下旬,吴江市盛泽镇在排涝时把生活污水带出,引起江浙跨界水域水质出现波动。江浙两省立即派出监测人员对该水域进行联合监测,双方有关部门派员赶赴现场查看水质情况,并联合办公,在严格控制污染点源排污总量的同时,积极调整泄洪水量和泄洪走向,以减少排涝对下游水质的影响。同时,双方还决定建立污染防治预警预报机制,共同排除各种污染事故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及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建立3个机制,江浙两省在解决跨界水污染纠纷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目前,跨省河流的水质状况己明显好转,并趋于稳定状态。

  制订联合监测和事故预案制度

  前不久,位于江苏省北部的

连云港市赣榆县与山东省鲁南地区的临沂市莒南县,共同达成了“联合治理龙王河污染”的协议,这是双方建立水污染协调机制的结晶。双方长达两年多的水污染纠纷,终于在两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

  自龙王河发生上下游水污染纠纷以来,赣榆县政府、环保局主动与上游地区联系,通过双方加强沟通,两地政府、环保局建立了联合监测检测和污染事故监测预案、联合督察等机制。

  双方规定每月1日、15日同时在龙王河流域富民桥跨界断面进行采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互报和上报上一级环保部门和国家环保总局。一旦发生污染事故,上、下游两地环保部门立即启动事故监测预案。

  目前,双方已联合召开了6次联席会议,环境监察人员也开展了6次联合监察,两地也分别加大了流域内的重点排污企业治理力度,加强治理设施运转督察等。目前,位于上游的莒南县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现在,龙王河水质基本达到了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阶段目标,化学需氧量已接近国家地面水四类水质标准。

  从双方“对峙”到团结治污

  江苏省与友邻省份自建立了水污染纠纷协调机制以来,由于双方加强了协调与沟通,不仅形成了携手并进、团结治污的新格局,也不断促进双方污染治理进程,促进了跨界河流水质的改善和水污染纠纷的化解。

  在江浙两省跨界水污染纠纷中处于上游的吴江市盛泽镇,自从与下游地区的嘉兴市发生水污染纠纷以来,从自我加压入手,全方位加大了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全镇投入了3亿多元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目前已建成投运了6座污水处理厂,使盛泽镇形成了每天17.5万吨的集中式治污设施。一个镇有这样大规模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属全国罕见。该镇还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污染企业排污总量等手段,将跨界流域的水质稳定在四类水质标准上。

  江苏省南北地区分别与浙江省和山东省跨界地区建立的跨界水污染协调机制,使原本处于“对峙”状态的双方形成了携手并进、团结治污的新局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