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注德国议会选举专题 > 正文

铁娘子赢得德国大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10:23 重庆晚报

  据英国广播公司19日凌晨1时消息,来自德国投票站的最新调查显示:铁娘子梅克尔所领导的基民盟获得约36%选票,将成为德国议会中第一大党。但不足以组成多数政府,自由党获得约10.5%选票。如果基民盟与自由党等政党组成联合政府,梅克尔夫人将成为该国第一位女总理。据悉,施罗德领导的社民党获得约34%选票。梅克尔笑容满面

  据报道,德国大选于当地时间18日上午正式拉开序幕。施罗德当天携夫人在位于北部
地区的家乡汉诺威投票站参加大选投票,其主要竞争对手梅克尔随后也投了票。

  报道称,施罗德及其夫人步行到设在自家附近中学内的投票站投下了自己的选票。施罗德在投票后并没有接受记者采访。而梅克尔稍晚也前往投票站,在在场记者的簇拥下,笑容满面的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铁娘子一直领先

  据法新社报道,选前最新的民调显示,51岁的梅克尔将顺利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因为该民调显示,梅克尔所领导的基民盟仍以9个百分点领先于现任总理施罗德所在的社民党,而其他各中调查也显示,基民盟一直领先。

  据悉,第一批出口民调会在北京时间今晨公布。如果双方的差距过大,胜负已定,那么德国的选举机构将随即公布初步统计结果。如果双方的差距很小,那么最终的选举结果要等到10月2日才能揭晓。组阁前景成焦点

  此前,曾盛传基民盟将被迫与老对手社民党强强联合,组建“大联合政府”。这是因为基民盟可能将无法获得顺利通过组阁线的48.5%的得票率。英国广播公司驻柏林记者称,梅克尔的基民盟将会成为最强单一政党,但如果没有足够议席,不能与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就会被迫与竞争对手施罗德的社民党搭档。

  但美联社认为,这种组合实在是令人难受,许多人担心由于两党分歧甚巨、难以在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会令联合政府陷入瘫痪。《纽约时报》称,基民盟与社民党搭档并不符合德国的利益,有观察家认为这是最糟糕的一种方案。

  综 合施罗德败选可能出国任职

  有德国媒体称,施罗德如果败选的话,将退出政坛进军私人部门。美国的梅里尔·林奇银行有意将施罗德招致麾下。对于这一报道,施罗德的发言人17日予以了否认。

  过去几周中,有传言猜测说,施罗德可能会去俄罗斯天然气集团任职。今年9月8月,在施罗德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大力推动下,该公司与德国电力巨头EON以及德国最大

化工集团巴斯夫签署协议,联合修建一条穿越波罗的海海底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天然气管道。

  还有传言说,施罗德可能去大众汽车股份公司,他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期间,是该公司的董事。

  据中国日报大选影响中德关系

  作为一个西欧大国,德国不仅是欧盟的两大

发动机之一,还是大国俱乐部——G8的成员国,因此,德国大选不光是德国人的大选,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大选将决定欧洲今后的命运。从德国各政党政策的差异来看,中德关系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动。欧洲命运分水岭

  众所周知,上届大选梅克尔领导的基民盟之所以败下阵来,是因为它支持美国发动的

伊拉克战争,而来自社民党的总理施罗德坚决反对,获得民心,以微弱优势取胜。施罗德领导的政府还力求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反对美国对伊朗和叙利亚的强硬政策。他还主动提出取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对俄罗斯表现友好。由于德国和法国同为欧盟的两大发动机,施罗德的这些外交政策对欧盟的影响重大,对美国的“世界秩序”构成了很大冲击。

  但是,如果是梅克尔上台,德国的外交政策将出现逆转,德美关系和欧洲的战略格局将发生很大变化。梅克尔将更多地批评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治国倾向;对欧盟施压,阻止土耳其入盟;弱化法德作为欧盟“发动机”的重要性;将与英国和欧盟小国密切合作。此外,如果梅克尔赢得大选,必将修补与美国的关系,走“亲美”路线。中德关系不会倒退

  如果德国政局发生变化,中德关系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动呢?

  在施罗德执政的7年中,他几乎每年都访问中国,可以说得上是“中国迷”。而不少观察家都认为,梅克尔的上台可能会让德国与美国走得更近,从而影响到德国的对华政策。

  不过,毕竟中德两国有着长久而牢固的经济合作基础。目前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欧洲国家。到2010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可望达到1000亿美元。无论是梅克尔领导的基民盟,还是施罗德领导的社民党,都会从德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发展中德关系。因此,中德关系可能会出现微调,但决不会发生重大的倒退。据南方日报网络编辑:甘健

  相关专题:关注德国议会选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