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能想到金子就在这些黄泥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12:46 法制早报

  对话人物: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总经理 刘巽峰

  谁能想得到呢,黄泥巴里有金子,千百年来在地里刨食的农民,居然就住在金山上。又有谁能想到呢,古往今来引无 数人追逐向往的金山,已经在位于中国黔东南布依族自治州默默地矗立了千年,在那里金子就像胡椒面一样撒在泥巴矿石里, 肉眼根本看不见。有幸敲开这座金山宝库大门的,是一名叫作刘巽峰的人,而他,又是怎样找到芝麻开门的口诀的呢?
请听刘 巽峰介绍他的的中国西南寻金之旅。

  □周之江

  

  刘巽峰的手指划过

中国地图上贵州、云南、广西交界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这是一片富藏黄金的矿带,堪称 中国西南的‘金三角’地区,金子像胡椒面一样撒在泥巴矿石里,肉眼根本看不见。”

  “黄泥巴里有黄金”

  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刘巽峰以这样的开场白,向记者介绍中国西南的寻金之旅。

  63的刘巽峰曾是贵州省地矿局的总工程师,1964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上世纪70年代,他是最早参与黔西 南金矿勘探的地质工作者之一。

  刘巽峰说,贵州采金的历史由来久矣,“早在清末民初,黔东南一带民间就有采金的传统,不过规模相当小,且开采 的是天然金。1949年后,地质部门曾组织队伍进行勘探,没有发现大的金矿。”

  中国西南的寻金梦一搁就是几十年,直到1978年,贵州省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员在黔西南册亨县板基乡发现了两个 金矿样本,这引起了时任贵州省地矿局总工程师燕树檀的关注,“在他主持下,通过在黔西南地区的普遍取样,1979年, 我们第一次发现了品位在5克/吨以上的样本。沿着这一地质体的深入勘查,贞丰县烂泥沟、兴仁县紫木凼、晴隆县戈塘等矿 区被逐一发现。”刘巽峰说。

  让地质勘探人员感到疑惑的是,在烂泥沟附近发现了许多含金量在1-5克/吨左右的黄泥——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 金矿类型。刘巽峰说:“下面是不是有大矿?能不能把黄金给冶炼出来?当时并不清楚。”

  随后不久,贵州省地矿局派人到美国内华达州考察,确认这种“金泥”属于卡林型金矿,“完全有可能找到大矿”。 刘巽峰说,卡林型金矿上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于美国西部,80年代中后期,中国勘查确定了两大“卡林”型金矿成矿带, 即“西北金三角”和“西南金三角”,“后者所指的,就是位于贵州、云南、广西交界的黔西南这一区域。”

  1987年到1989年,贵州省地矿局117地质大队进一步认定,烂泥沟金矿区为一个远景资源量可达50吨以 上的特大型金矿床产地。

  黔西南州贞丰县黄金局局长彭文华至今仍记得听到这一消息时的兴奋劲头,“黄泥巴里有金子,谁能想得到呢?千百 年来在地里刨食的农民,居然就住在金山上。”

  上世纪90年代初,黔西南探明了多处大金矿,储量超过300吨,从那时起,中国“金三角”之名逐渐为外界所知 。

  金子像胡椒面一样撒在矿石中

  “谁能想到,黄金就在这些黄泥里呢?”贞丰县赵家坪村农民王显富说。

  金子找到了,如何把这些隐藏在黄泥里、石头里的金子炼出来,却是个难题,贞丰县副县长邵银生说:“守着金山找 饭吃,我们心有不甘。”

  1987年,在贞丰县黄金局总工程师万陪庸的主持下,采用当时流行的喷淋法,贞丰县炼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桶 金”——190克黄金。随后几年,贞丰县上马建设了不少中小型金矿项目,喷淋法一度成为主流“炼金术”。但是,喷淋法 的缺点也十分突出,“一是资源浪费严重,损失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以上;二是矿石中所含的砷、锑等有害元素容易造成污染 ;三是只能处理氧化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泥巴矿’,大量的原生矿却无法开采。”邵银生说。

  彭文华说,1989年以后,贞丰县跟邻近几个县一起,陆续上马了一些金矿项目,1995年贞丰县成为贵州省第 一个万两黄金生产县。“当时只能开采氧化矿,也就是俗称的‘泥巴矿’,原生矿开采技术还不成熟——氧化矿逐渐枯竭后, 产量也随之滑坡,2000年跌到了600多两。”

  正如彭文华所说,贞丰烂泥沟、水银洞两个大型金矿均属微细浸染型难选冶金矿,资源丰富但品位低、难选冶。一种 形象的说法是,“这里的金子像胡椒面一样撒在矿石中,用肉眼乃至高倍显微镜都看不见。”

  原生矿在自然条件下的氧化,需要上百万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守着数百吨“极难选冶大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如何 “点石成金”?成为中国“西南金三角”开发必须破解的难题。转机出现在2001年,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进驻地处 赵家坪村的水银洞金矿投资开发,一种被称为加温预氧化技术的“中国炼金术”将唤醒沉睡中的金山。

  点石成金的“中国炼金术”

  中国有句古话说:“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按照该公司副总经理彭金强的说法,加温预氧化技术却能做到:“ 炉中方七日,世上百万年”。

  记者近日在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观看了整个纯金冶炼的过程:淡黑色的矿石经过破碎后进入磨破车间,碾成矿 浆再传送至一氧化池,通过加温、加碱、加氧及加入还原剂的处理,矿浆在7天内将在6个氧化池里游走一遍。

  彭金强解释说:“卡林型金矿中所含的金被有机矿物质包裹得十分严密,必须想办法破坏原来的晶隔,否则纯金无法 浸出。我们的氧化池当然不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能够放出三昧真火。中温常压下能够使有机包裹物得到有效破坏,其诀窍就 在于公司自我研发的还原剂。这使得短短七天内,完成了自然界需百万年才能做到的事情。”

  经过氧化的矿浆进入炭浸池,被吸附到炭中,再通过冶炼车间解析凝结为金粒,经提纯后熔铸成金砖。

  据了解,当前常用的黄金冶炼有三大技术:生物氧化、加温加压、焙烧。

  “从技术角度而言,焙烧法最简单,但污染大、损失率高,技术上已经落伍。”彭金强说,“紫金所采用的加温常压 化学预氧化技术在国内属于首例,国际上也未有成功的报道,其选矿综合回收率达到94%以上,损耗极小。”

  距离水银洞仅数十公里的贞丰烂泥沟,是探明储量达100吨的“中国西南金三角”最大金矿,今年6月,由澳大利 亚澳华黄金有限公司与中方合资组建的锦丰矿业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预计在2006年出金。“我们采用的就是 生物氧化技术,工艺流程与紫金类似,只不过,氧化过程中我们加入的是一种特殊培育的细菌,靠它们来破坏金子外面的有机 包裹物。”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约翰埃尔凇说。

  

澳大利亚澳华黄金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科林说,2006年下半年,项目可建成投产,年产黄金达6吨。锦丰金 矿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中国排名第二大的黄金矿山,公司还计划实施二期工程,届时年产黄金可达10吨。(新华社专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