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题报道:全国工会维权机制建设(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00:4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甘肃

  个案维权走出新天地

  2004年以来,工会非诉讼调解261次,调解成功率82.5%;代理职工仲裁63件、诉讼24件,胜诉率达84.6%

  本报讯(记者毛浓曦王娇萍)甘肃省总工会针对实际工作中侵犯职工权益的许多具体问题,无法通过源头维护得到有效解决的实际,大力倡导工会开展个案维权活动,积极探索个案维权工作新机制,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职工群众的好评。据统计,2004年以来,全省各级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先后参与处理各类劳动争议348件,涉及职工846人,向职工提供法律咨询1542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67次,非诉讼调解261次,调解成功率82.5%;代理职工仲裁63件、诉讼24件,胜诉率达84.6%。

  在具体工作中,甘肃省各级工会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平等协商、调解为主,会员优先、覆盖全体职工的原则,将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拒绝办理社会保险等严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主要问题作为个案维权的重点,采取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下发劳动法律监督整改建议书、提请劳动监察等相关部门依法协调处理、向司法部门提出维权建议、通过新闻媒体督促案件解决、提起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等方式,因人因事地为职工提供维权服务。

  各级工会还加强上下联动和内部协调,做到凡属职责范围内的案件或上级工会转办、交办的案件都积极进行办理,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同时实行“两纳入”(即把个案维权工作纳入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把握、去部署、去落实;把个案维权数量和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单位年度重点目标考核,责任到人,奖优罚劣)、“两必须”措施(即凡是决定受理的案件必须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答复;重大问题工会负责人必须亲自过问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推进个案维权工作的落实。

  与此同时,甘肃省总工会提出完善“四个体系”(即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劳动法律监督体系、职工信访工作体系、职工法律援助体系)、坚持“四项制度”(即主席接待日制度、首问责任制度、专家指导制度和工作例会制度)、实施“四个强化”(即强化机制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强化对工会干部的保护和强化舆论宣传)的要求,逐渐使个案维权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经过努力,全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已达2635个,调解员12830个人,一年来受理劳动争议2293件,调解成功1786件;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达532个,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895人;有10个市州先后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开展了法律援助活动。

  开展个案维权活动,不仅树立了工会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而且增强了各级工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了工会工作的“四个转变”,即工作作风上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在维权思路上实现了由“事后”向“事前”转变,在维权内容上实现了由“宽泛”向“精深”转变,在维权形式上实现“内向”向“外向”转变。如2004年以来,仅省总就集中组织了3次调研活动,深入到150余户国有企业、改制企业、非公企业就工会组建、改制企业职工权益维护、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宣传法律政策,提供维权服务。

  长春

  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稳定一方全市已签订两类集体合同309份,覆盖企业4131户、职工30余万人

  本报讯(记者黄明王娇萍)面对众多的“小、散、乱”企业,工会怎样才能切实维权?吉林省长春市总工会在抓常规集体合同签订的同时,不断探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作,并使之成为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有效机制和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平台。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已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309份,覆盖企业4131户,覆盖职工30余万人,占应覆盖职工的68%。

  长春市总2003年曾就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发现,那些规模小、人员分散的小型企业往往存在严重违反劳动法现象,劳动关系矛盾突出,推行常规性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难度很大。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同年底,长春市集体合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政府还与市总工会召开联席会议专门研究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作,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为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作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在此基础上,市总制定了指标分解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度,通报奖惩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狠抓培训提高,并分不同层面、不同类型进行指导和典型引路,如以现场会的形式总结推广了二道区总工会开展的“集体合同签订月”、“集体合同兑现月”工作;在宽城区以建筑行业为龙头重点推行了行业性集体合同的签订,使全区各个行业分别签订了行业性集体合同等,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工作面。

  同时,市总十分注重总结和探索新的工作形式和机制。如建立首席代表制度,依据有关规定坚持依法确定协商代表和首席代表的原则,有效解决乡镇、街道、社区由于企业组织不健全带来的企业协商主体缺位问题;建立区域性联席会议制度,将区域性职工代表联席会议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作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同步发展;建立双同时制度,即乡镇、街道、社区内的各企业在“组建工会联合会的同时,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在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同时,监督规范劳动合同”等。

  随着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作的深入发展,工会在全市构建起协调劳动关系的多级平台。据了解,近两年来签订了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区域、行业内职工上访案例明显减少。

  哈尔滨

  做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

  与政府劳动监察部门联手,今年春节前为1.8万名进城务工人员讨回工资4000余万元

  本报讯(记者郭强王娇萍)不到一个半月,受理查处121起拖欠职工工资事件,在限定企业纠改后,召开全市性大会现场兑现职工工资达360余万元,另有480余万元由用人单位制定还款计划限期返还,这就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总工会2002年底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维权“1号行动”,由此开辟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政府劳动监察相结合的维权“新天地”。

  哈尔滨市总在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中发现,在当前经济关系多元化、劳动关系复杂化的形势下,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与企业难以实现真正的平等,工会只有取得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使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基于这样的理念,市总将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政府劳动监察相结合,作为提高工会维权能力的重要着力点。

  为了建立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市总一是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多次研究协调,联合制发了《哈尔滨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政府劳动行政监察协作办法》、《哈尔滨市聘用劳动管理协察员试行办法》等文件,从政策上加以规范引导。二是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劳动管理协察员培训班,建立联合监督执法的体系。三是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如劳动法律监督监察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劳动法律监督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联合监督检查制度,共同依法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检查;信息通报和反馈制度;日常处理处罚的合作及反馈制度;重大联合会商处理制度等。

  两年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政府劳动监察联合,组织了一系列专题监督检查活动,发挥了积极维权的作用。如2003年,针对部分企业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金问题,市总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访办等单位,在全市开展“4号行动”,共为27万名职工征缴养老钱,并对违反《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罚。2004年,又针对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问题开展了“6号行动”,先后帮助12.8万名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纠改无效合同20000余份。2005年初,针对农民工被拖欠工资问题,开展了“帮农民兄弟要工钱”的维权行动,在春节前共讨回农民工工资4000余万元,涉及农民工1.8万余人。

  与政府劳动监察相结合,有力强化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力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贯彻劳动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取得积极成效,树立了工会的良好社会形象。

  为进一步健全工会维权机制,今年,哈尔滨市总又组建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支队,借助政府的公益岗位政策,招聘10名“4050”人员,并在全市各个社区设置了215名兼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做到“职工投诉有人受理、听到侵权信息有人到场、发现侵权案件有人处理”,现已到1200余户用人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处理侵权案件16件。

  宝鸡

  机制建设增强维权针对性

  三年间,市、县两级工会与同级政府召开联席会42次,解决职工切身利益问题156个

  本报讯(记者王娇萍杨登峰)陕西省宝鸡市总工会近年来积极探索以调查研究、源头参与、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多办实事为一体的维权机制建设,切实增强了维权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大提升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近三年,全市建会工作连年超额完成任务,新建工会组织860个,发展会员7.6万名。

  一是注重调查研究,增强维护工作的针对性。三年间,先后开展了《劳动法》、《工会法》贯彻情况,职工生活状况,企业改制中职工权益保障情况,非公企业职工权益落实情况等4次全面调查和13次专题调查,准确摸清了各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动态和部分权益被侵犯的表现,也进一步找准了维权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是注重源头参与,增强维护工作的权威性。为此,市总积极参加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会议;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有关政策制定;积极参与政府对职工群体上访事件的处置,并开好工会与同级政府的联席会议;与经贸、劳动部门联合开好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指导基层工会与同级党政开好联席会议等。三年间,市、县两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成功召开联席会42次,解决困难职工、劳模待遇和工会干部切身问题156个。

  三是注重制度建设,增强维护工作的规范性。狠抓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努力协调劳动关系,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签订集体合同1953份、覆盖职工24万人,签订工资协议938户、覆盖职工7.6万人;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处制度,全市85%以上的企业建立健全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建了322名人员参加的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队伍,2560件劳动争议纠纷得到及时调解处理。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增强维护工作的实效性。市总依靠人大搞好执法监督;依靠市委、市政府督察室就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涉及职工利益的有关决定每年进行一次落实情况督察;依靠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对全市非公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和职工权益保障情况进行视察,提交提案;与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等单位联系,将工会重点、难点工作纳入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使维权工作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是注重多办事实,增强维护工作的及时性。市总多渠道加强职工培训,积极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目前已开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站)11所,举办实用技能免费培训班96期,使13200名下岗职工得到再就业培训;从2002年开始在全市科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与困难职工“交友帮扶”活动,三年来4450名领导干部共访谈帮扶对象4万多人次,资助现金400余万元,送去衣物上万件,使14860名帮扶对象摆脱了困境。

  包头

  “安康杯”竞赛构筑劳保平台

  2000年至2004年,共查出事故隐患2.5万个,整改2.4万,整改率达到96%

  本报讯(记者张玺王娇萍)2000年至2004年,共查出事故隐患2.5万多个,整改2.4万,整改率达到96%;全市3000多个尘毒点,经过治理合格的有2600多个,合格率为86%———包头市总工会近年来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不断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不仅切实维护了职工的生命健康权,而且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包头市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中一度存在着伤亡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严重,职工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从那时起,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市总工会就联合劳动局、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率先在煤炭、冶金、机械、建筑、化工、纺织等高危行业开展了“安康杯”竞赛活动,至今已21个年头,依然长盛不衰,而且在1999年经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总结经验在全国推广后,成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载体。

  21年来,包头市“安康杯”竞赛范围不断扩大,由1984年的14个赛区、17万名职工,扩展到现在的42个赛区、32万名职工。同时,在各级工会的努力下,竞赛内容不断丰富,做到与企业建立健全、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相结合,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与安全生产教育相结合,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与企业班组安全建设相结合,提高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与安全卫生设备、设施更新改造相结合,提高企业安全投入力度和市场竞争能力;与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和尘毒危害相结合,提高企业控制伤亡事故和改善职工作业条件的能力。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市围绕“安康杯”竞赛每年举办劳动保护培训班1000多期,培训职工50000多名。

  与此同时,包头市工会积极探索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新机制,如运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职代会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工会劳动保护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目前,全市已签订集体合同的938家企业中,集体合同中都有规范的劳动保护条款,并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如内蒙古一机集团公司工会还建立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小组,每半年对集体合同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进行认真检查,通过职代会进行监督。

  市总还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通过在新建企业工会组织中大力宣传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配齐工会小组检查员。

  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市新建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以每年380多个递增,小组检查员以每年1200多名递增。目前,全市有市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27名,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18565名,建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5065个,形成了较完善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为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益提供了组织保障。

  铁路

  “三不让”承诺强化维权效能

  全路参加互助合作保险的职工达300万人,保险金结存额超过10亿元;每年用于“三不让”承诺的资金约9亿元

  本报讯(记者王娇萍)石家庄电力机务段职工李建锁因患病发生医药费8万多元,通过大病统筹和工会互助合作保险补偿,个人只负担1975元。在铁路系统,工会组织实行的多类型互助保险,极大地缓解了职工患大病治疗的经济压力,这也是铁路系统工会为落实“三不让”承诺而采取的力举之一。

  2004年初,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向全路职工做出了“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的“三不让”承诺。铁路各级工会以此为契机,从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广泛开展大规模的“火车头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健全职工互助合作保障体系,强化工会维权效能。

  全路各级工会在继续做好传统帮困救助活动的基础上,结合铁路减员增效、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等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给工会维权工作带来的新挑战,逐步探索形成以“火车头送温暖”为龙头的帮困救助机制、以大病医疗为重点的互助合作保险机制、以生活线建设为基础的职工福利增进机制的互助合作保障体系。

  首先,帮困救助机制重在解决职工的各种生活困难。各级工会普遍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实行微机动态管理,并通过建立《铁路单位送温暖工程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送温暖活动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办,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联送联建联心的格局。然后,根据职工不同的情况,重点开展救济帮困、贷款帮困、助学帮困、技术帮困和捐赠帮困等五个方面的帮扶。仅实行领导干部联系包保困难职工制度,全路就共有17424名领导干部分别与20795个职工家庭确立了固定的联系包保关系。

  其次,建立互助保险机制,为职工筑起抵御风险的第二道防线。着重突出三个环节,即根据路局、分局、站段这三个层次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建立了职工大病救助的三级管理模式;在互助资金上采取个人投一点,工会出一点,行政补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资;在社会基本医疗、企业补充医疗基础上,建立了以大病医疗为主的互助合作保险,还增设意外伤害、见义勇为致伤致残、女职工特殊疾病、公安干警因公伤亡、家庭财产、大病医疗入院押金借贷等功能,实施多类型保障。

  第三,建立福利增进机制,改善沿线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铁路点多线长、流动分散,半数以上的职工常年工作生活在远离城市的铁路沿线地区,生活条件艰苦,面临着用水、吃饭、洗澡等诸多困难。工会在调研基础上,各铁路局对生活线、文化线、卫生保健线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更新改造实行统一立项,明确以行政为主、工会为辅的投资体制,先后投入40多亿元,在铁路沿线的车站工区普遍建立起了小食堂、小浴池、小菜园、小图书室、小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据统计,自1994年至2004年,铁路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18亿元,累计慰问包括困难职工在内的各类职工家庭200万户次;全路参加互助合作保险的职工达300万人,各类保险金结存额已超过10亿元,累计为50万人支付保险金5亿元;而随着全路建立了“三不让”承诺专项基金,还将确保全路每年用于“三不让”承诺的资金约9亿元。

  株洲

  “双联”实现工会维权社会化

  7年来走访慰问困难职工42000多人次,送去钱物价值1200多万元

  本报讯(记者方大丰王娇萍)全市127个机关单位联系115家企业,3576名机关干部联系3576户困难职工,现已使79家企业实现脱困,帮助近3万名职工实现再就业,使3万多名困难职工脱贫———湖南省株洲市总工会自1998年开展“机关联系困难企业,机关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的“双联”活动以来,坚持走社会化的路子,有效加大了维权力度,扩大了维权效果。

  1998年,株洲市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部分职工下岗失业,企业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多,职工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针对这一实情,株洲市总在总结过去“大厂帮小厂”、“富厂帮穷厂”结对子送温暖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启示,开展了“双联”活动。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如今“双联”活动不仅建立了高效有力的领导机制、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而且实现了内涵的丰富和实效的提升。

  一是“双联”与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不仅帮助企业领导班子树立改制的信心和决心,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理解、支持和积极投身改制工作,还充分发挥机关掌握政策、联系广泛、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帮助企业研究和制定改制的思路和方案,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服务。几年来,“双联”机关共帮助企业注入启动资金6670万元,扶助开发新产品技改项目267个,引进战略投资者14家,融资5亿多元,帮助52家企业完成了改制,使79家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受益职工达16万余人。

  二是“双联”与困难帮扶相结合,形成了联系困难职工“有天灾人祸必访、有重大疾病必访、有特殊困难必访、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必访、逢年过节必访”的“五必访”制度。近7年来,“双联”机关共走访慰问困难职工42000多人次,送去慰问金及物资价值1200多万元。

  三是“双联”与促进再就业相结合,“双联”机关与企业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为下岗失业人员介绍就业岗位,帮助有一技之长的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几年来,全市“双联”机关举办各类培训班809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97531人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达22907人。

  四是“双联”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几年来,机关干部到企业宣传党的政策,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7638人次,解决各类问题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3365起,使大多数矛盾得到了及时化解。

  对此,当地有关人士称,市总工会开展的“双联”活动收到四重效果,即推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解决了一部分困难职工的生活困难;增强了机关干部的群众观念,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整合了维权资源,增强了工会的维权实力,推进了工会维权的社会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